“启禀督师,卑职建议全军乘船南撤宁远,待到各路军马齐聚之后,再同建虏一决雌雄。”
杏山之战,马科的本部人马被孔有德的汉八旗突袭杀得七零八落,近乎全军覆没。靠着贴身侍卫的拼死抵抗,这才侥幸逃了出来。手中没了兵马,便难以建立军功,没了翻身筹码的马科,自然是希望能够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安全退回关内。
马科刚刚说完,祖大乐便起身扯着嗓子喊道:
“不行!我反对!”
祖大乐的堂兄祖大寿被困锦州,此次出兵辽东他主动请缨就是为了营救自己的兄长。如此不战而退,置锦州的祖大寿于不顾,他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之前在城墙上马科就被祖大乐驳过一回面子,此时当着众人的面祖大乐又让他下不来台,马科不禁恼羞成怒道:
“行军大事你懂什么!不退回宁远,难道你有何妙计不成?”
祖大乐只知道不能不去就祖大寿,但要让他说出个锦囊妙计来,对于他这个大老粗来说,无疑比登天还难。
祖大乐憋了半天,冒出来一句:
“魏侯爷刚刚打了胜仗,我们应当乘胜出击,一口气打过小凌河去,解了锦州之围才是!”
马科听罢冷笑了一声,说:
“哼,之前十三万大军都攻不破的小凌河防线,如今想凭借着几万残兵拿下,亏你想的出来。”
“这、这、”
祖大乐本就是个粗人,要论嘴上的功夫他可比马科差远了。“这”了半天他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就在这个当下,曹变蛟起身说道:
“祖将军的建议有些冒进,我并不认同。”
马科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得意,曹变蛟紧跟着说道:
“马总兵的提议,恕我也难以认同。在下以为,如今形式应当集中军力,急速南下突袭虏酋皇太极所在的塔山,与宁远城的孙传庭将军南北夹击,如此大事可成亦。”
洪承畴捋着胡子,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几位总兵的发言。在他看来,曹变蛟、祖大乐的战术都过于冒险了,还是马科的建议更合乎他的心意,尽管马科的提议有临阵脱逃之嫌,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说有了魏渊的舰队相助,海上撤军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曹变蛟慷慨激昂的说完他的战略构想之后,军帐内陷入了沉寂。渐渐的,众人的视线都转移到魏渊的身上,虽然嘴上没说,可是包括洪承畴在内的诸位总兵,都想见识见识这位异军突起的年轻将星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魏渊也察觉出了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自己这里,他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不慌不忙的说道:
“据我最新得到的军情密报,塔山城一线的清军总兵力不下8万人,而且皇太极命令手下广筑土墙壕沟用来防御,整个防御工事依山而建,层层布置。皇太极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依托山岭险峻、壕墙沟壑,将我军死死的锁在辽西走廊之上。此时若是挥军南下去攻击皇太极精心布置的防线,无异于飞蛾扑火,因此曹将军的建议在下不敢苟同。”
兵马未动,情报先行。这是魏渊行军作战的风格,情报工作始终被魏渊当做战略第一要务来做。早在他率领舰队奔赴辽东战场的时候,直属于赵信的黑衣司已经有步骤的在辽东各处开始了渗透,魏渊前脚刚刚抢滩登陆大败阿济格,后脚情报网汇集的各类情报便开始源源不断的传到魏渊的耳中。对于当下的辽东战局,魏渊可以说比在座的每一位明军将领都要清楚。
魏渊的话使得马科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马科在心里盘算着
“原想这魏渊年纪轻轻的一定会喊打喊杀,没想到他也知道害怕,如此也好,倒是省的老子陪着这群土包子去送死了。”
曹变蛟斜了一眼魏渊,不满的回应说:
“怎么?魏侯爷拿了一场胜仗就准备打道回府了吗?”
魏渊知道曹变蛟是员有勇有谋的良将,因此对于他对自己的不敬并未在意,魏渊接着说:
“曹将军说笑了,我魏渊还没杀够呢。今日到了辽东,哪有匆匆离去的道理。”
此话一出,在座的众人都犯了迷糊。既不想走,又不同意南下袭击皇太极,难不成魏渊同那祖大乐一样,想要直接攻击小凌河防线不成?
曹变蛟有些迟疑的问道:
“不南下也不撤退,难道魏侯爷想要北上解锦州之围不成?”
魏渊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不错,我就是要去解锦州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