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猿山通往金城郡之间,有一座雪古山,此乃平原与大山之分界。自金城郡启程,经七十余里浅丘平原,便至雪古山口。那山口两侧,山峰高耸,怪石嶙峋,恰似巨兽对峙。山口风声呼啸,似在诉说往昔沧桑。一条宽阔河流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岸边长满茂密青草,实乃扎营佳处。此时,阳光洒在河面,泛起片片金鳞,微风拂过,青草摇曳生姿,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瑟瑟发抖。而这美丽的景致,却无法缓解此刻紧张的氛围,大汉骑兵与匈奴铁骑即将在此展开一场生死对决,双方的士气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压抑而又炽热。
子墨深知匈奴军师乌尔多乃行兵打仗之行家,老谋深算。此乌尔多,平日行军布阵极为谨慎,每逢战事,必先反复勘察地形,思索各种变数。其善于洞察敌军一举一动,常能于细微处见端倪,进而制定周全作战计划。心思缜密,如细密之网,不漏丝毫细节。
子墨深思熟虑后,决意以五百骑兵于此雪古山口挡住乌尔多一万骑兵。其断定,以乌尔多之性格行事,断不敢冒险率大军深入雪古山口追击。若于山口后布疑兵之计,乌尔多必以为子墨大队人马在此埋伏。而子墨真正伏兵却置于乌尔多撤退之后方线路。
子墨此招虽有点似诸葛亮空城计,却又非空城计之冒险。子墨实欲以这五百骑兵之战力冲垮匈奴乌尔多一万铁骑。只因子墨这五百骑兵乃以现代高科技装备武装(此高科技乃指子墨从现代社会穿越带回东汉之现代特种兵穿戴设备)。经前两次实战,此队伍信心与实力已充分彰显。
如今,这支队伍成员已然如刀枪不入、力大无穷、如铜墙铁壁般坚硬,足以轻松击败任何对手。故而,此队伍已具备正面击败乌尔多所率匈奴骑兵之实力。只是子墨亦不知此一比二十之战果如何。最终,子墨为稳妥起见,选择雪古山山口,以便于不利之时,退入雪古山中。
此时,子墨率五百骑兵及金童、黑牛、洪智、啸天、许大马、高胜等战将来到雪古山口。这五百骑兵身着独特扩肌盔甲,阳光下闪烁冰冷银色光芒,仿佛来自地狱之战甲,将其身躯衬托得更加魁梧强壮。
那清一色银色龙形面具,遮住面容,只露出一双双锐利而坚定之眼睛,透露出无尽杀意。面具上龙纹栩栩如生,似在咆哮,仿佛要将眼前敌人全部吞噬。他们身上散发之强力杀气与森然霸气,犹如实质般弥漫于空气中,让整个战场笼罩在一片令人胆寒之氛围中。他们的士气高昂,如同燃烧的烈火,准备以钢铁之躯迎接匈奴铁骑的冲击。
子墨站在队伍前方,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前方,双手紧紧握拳又缓缓松开,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期待。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仿佛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胸有成竹。
此时,天空湛蓝如宝石,几朵洁白的云朵悠然飘荡,阳光洒在子墨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轮廓更加清晰,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大战铸就的坚实后盾。风轻轻吹过,扬起子墨的衣角,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宛如一尊不可撼动的战神,自信的气息在他周围弥漫开来。
当子墨率五百骑兵来到雪古山口时,匈奴军师乌尔多率一万匈奴铁骑已在前方平原扎好大营。乌尔多得探马报告子墨率五百骑兵现身雪古山口,立即集结人马,列阵相迎。同时,乌尔多亦派出大量斥候,深入雪古山口十里范围内侦查。
雪古山口,风声呼啸,气氛愈发紧张,令人窒息。子墨率领那五百令人胆寒之大汉骑兵,如同一堵坚不可摧之钢铁城墙,与匈奴一万骑兵对峙。此时,天边的乌云渐渐聚拢,仿佛在预示着这场大战的惨烈。山口的风愈发猛烈,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双方的士气在这紧张的气氛中不断攀升,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匈奴骑兵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望着对面这支神秘,强大而又个个胸大肌爆棚,力量感十足之骑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恐惧。空气中弥漫之强烈血腥味,仿佛死神气息,让他们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那压迫感如沉重巨石,压在心头,让他们手脚发软。一些匈奴士兵眼神中开始透露出慌乱与不安,紧紧握着手中兵器,手心里满是汗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此时,一只野兔从战场边惊慌逃窜,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紧张的气氛。
匈奴将军们脸色亦极为凝重。他们皆是久经沙场之勇士,但此刻面对子墨之骑兵,心中亦不禁打起鼓来。深知这场战斗将异常艰难,眼前敌人绝非等闲之辈。其中一位将军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