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败下阵来。
他只能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孟昶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他知道,自己的失败是无法用言语来掩饰的,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沉重的后果。他心中的懊悔与自责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他的心,但他知道,这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只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孟昶见状,心中的怒火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他怒视着赵季礼,声音颤抖着说道:“赵季礼,你身为我军将领,竟然在前线败得如此惨烈,这是对整个后蜀的侮辱和打击!你可知罪?”赵季礼听到这里,身体一颤,但他仍然无法开口为自己辩解。
孟昶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他的脸庞因激动而扭曲,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紧握着拳头,青筋暴起,显然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边缘。他猛然站起,大手一挥,犹如帝王般的气势席卷整个大殿,下令道:“来人,将赵季礼立即押往崇礼门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让所有人都知道,背叛我者,便是这般下场!”
大殿内,原本议论纷纷的群臣们瞬间安静下来,仿佛被孟昶的气势所震慑,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剩下赵季礼的哭泣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凄凉而绝望。
不久之后,一队士兵押着赵季礼走出大殿,他的脸色苍白,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更害怕的是自己死后会留下怎样的名声。
崇礼门外,刀光剑影中,赵季礼的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那一片土地。随后,他的头颅被高高地悬挂在了崇礼门的门楣之上,那双瞪大的眼睛仿佛还在诉说着他的恐惧和不甘。
这一幕成为了都城中的一道残酷的风景,人们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他们都知道,这是孟昶用来警示后人的手段,告诫他们切勿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赵季礼的下场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相关人物介绍:
王景(889年-963年),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
王景出身务农之家,早年沦为盗贼。其后投身后梁大将王檀麾下,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累官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后周建立后,王景连任河中节度使、凤翔节度使,封褒国公。周世宗在位时,王景与向拱协力收复关右四州。周恭帝即位后,改封凉国公。北宋建立后,更进封太原郡王。
乾德元年(963年),王景去世,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