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城郊外,辽阔的平原上,大军列阵,旌旗招展,整装待发。
阳光洒在盔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彰显着明军的士气与威严。
自攻克普格之后,明军在这片土地上暂时停下了征伐的脚步,原地休整了三日。
这三日里,除了让连续作战的将士们得以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外,他们还将普格城中的妇女儿童以及城中的粮食、兵器等物资搬运一空,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此刻,他们即将再次踏上征程,目标直指建昌治所——西昌。
西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今正被耿三喜所掌控。
对于这位实际掌控者,王克的心情颇为复杂。
他并没有对耿三喜产生太多的反感,毕竟,在这个南明已至末期,局势艰难,人心惶惶的时代,能够鼓起勇气、坚定信念,继续抗击清兵的,都是值得尊敬的。
耿三喜和冯双礼等人,他们一直坚守到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这份毅力和决心,在明末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正因如此,王克在面对这些人时,心中并无杀意。他更希望的是,能够给予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为大明朝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想要给予他们机会,就必须让他们从此忠心不二,再无背叛之心。
这就需要明军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效忠于大明。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朝的复兴之路不会因为这些人的背叛而受阻。
此时,明军正进军到城外的一处大湖边。
这片湖泊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和大地。
而湖边的道路则显得有些险峻,一面临湖,一面是茂密的树木,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
按照兵书上的说法,这里正是一处绝佳的伏击地。
因为早有夜不收将此处地形探明,所以明军大部队在此处停下了行军的步伐。
王克站在高处,眺望着前方的道路和湖泊,心中暗自思量。
他并不认为耿三喜或者是土司军能在这里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小心谨慎点总是没有错的。
毕竟,战争是残酷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
进入西昌的道路只有这一条,明军想要绕路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此处通过。
如果换成是王克自己,他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处能够伏击敌人的场所。因此,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大军能够安全通过。
“骑兵营快速通过前方树林地带!”王克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他决定让机动性好的骑兵先去探探虚实,看看前方是否有埋伏。
如果对方忍住了没有攻击,那他就会继续让步兵通过;而骑兵则会作为警戒部队,时刻保护大军的侧翼安全。
同时,队伍里的辅兵也赶着大车和步兵一起行动。
这些大车不仅装载着物资和粮食,还能在关键时刻作为屏障阻挡敌军。
一旦遇到突袭,辅兵们会立即将大车挡在部队前面,为大军争取宝贵的时间。
制定好计划后,王克便让唐文军带领骑兵先行出发。
骑兵营的将士们精神抖擞,一路小跑着通过树林。
然而,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这片树林里竟然没有任何动静。
他们甚至都看不到一只飞鸟惊起,安静得不像有人躲在这里的样子。
这倒让王克一时心中有点拿不准了。
难道敌人真的没有伏击他们的打算?如果当真如此,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王克也知道,战争往往充满了变数。
他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于是,他继续让步兵和辅兵按照计划行动,同时加强警戒,确保大军的安全。
正当步兵与辅兵有条不紊地沿着既定路线行进时,天空突然风云变幻,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似乎即将倾泻而下。
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让王克的心中升起了一丝警觉。
他抬头望向天空,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量:这雨,当真来的好巧!正好可以掩护敌军的行动。
正当他思索之际,一名骑兵急匆匆地从前方树林边缘返回,马蹄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响亮。
“报!前方树林深处发现异样,似有小规模人马调动之迹,但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