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需要栋梁之材时,便可以下定决心抛弃杜威这把凶器了,毕竟在全天下人眼里,杜威就是个该死的人。何为忠心,就是生在为曾媓办事,死也可以为曾媓办事。
中秋宫宴前,曾媓着高九寸的通天冠,着绛纱袍,在京师城郊外设香案,摆瓜果,祭月行礼,随后,赵月华等皇室宗亲依次行礼,才返回宫中。
中秋宫宴设在通天楼,繁华依旧,中秋美食应时呈上。通天楼内乐师奏乐,赵月华等皇亲跟随曾媓依次落座。戎国、狄国使团入门,向曾媓行礼后就座。曾媓举酒,狄国太子慕舟行忙不迭附和,惹得戎国二皇子慕容明彬鄙夷,却也不得不照做。
两国座位对着,看上去应国是对两国平等对待。可在慕容明彬眼里这是对狄国的厚待。狄国一小国太子怎么配与他平起平坐。何况两国中间隔着新仇旧恨,慕容明彬更是不满。
酒过三巡,舞者入内,随乐舞动,宛若嫦娥下凡。虽说曾媓向戎国和狄国赐过酒,可狄国次数更多,成了慕容明彬另一刺痛。
宴席后,慕容明彬更在乎的是曾媓呈现出的态度是否寓意着她偏向狄国,为此,他再度通过鸿胪寺求见曾媓。
曾媓终于见了慕容明彬,赵月华、蔓儿在身旁服侍。
戎国皇帝忌惮国内主战势力,也是狄国在旁,生怕应国被狄国拉拢。
曾媓说:“狄国的确嚣张,若有必要,应国一定站在戎国身后。”戎国知晓狄国有帮助他们收服狄国之意,甚是开心。慕容明彬在传回国的文书中提及此事,自信满满表明曾媓对他们的支持,狄国的嚣张。
曾媓没有把话说死,他对两国都说若有必须要,应国站在他们身后。狄国太子或许还半信半疑,但戎国二皇子自是喜不自胜,深深认同。
为此,戎国最后答应了曾媓的条件。可国库拿不出来,便向国内官员征收。官员自然层层下放,向百姓征收,收钱收马送给应国引发巨大不满。在国内主战势力一派推动下愈演愈烈。
狄国再次骚扰戎国。戎国国内虽已经内斗矛头渐起,自信有应国帮忙。可应国没有这么做。
曾媓挑起狄国、戎国争斗,只为坐收渔翁之利。经此一役,狄国、戎国两败俱伤,戎国尤甚。
此后的一年,是对于赵月华来说风平浪静的一年。
朝野太平,赵月华继续拉拢人心,安插亲信。却没想到,她先收到了一份大礼。
冬天,京城下起了雪,北方多地有灾情,朝廷均拨了赈灾款下去。
赵月华收到盘州刺史传来的消息,赶紧与和音商议:
“和音,我记得你在盘州呆了三年,你觉得祁人会反吗?”
盘州设有都督府,乃控制北方的军事重镇。靠近盘州的祁人部落,曾受蛮国压迫,向我朝求助,赵月华的皇祖父顺势而为,替他们打退蛮国,祁人首领就此率领部落依附我朝。皇祖父在祁人境内设都督府,赐祁人首领国姓,赵姓,命其代表我朝统率祁人。
然而近些年,祁人与我朝子民多爆发冲突。最后,父亲在时,干脆在盘州设都督府,由大昱人管理祁人。一直以来,虽有纷争,但都是些小事,京师都让盘州都督处理便是。
和音在外六年,最后三年一直在盘州生活。
和音很是疑惑,但还是认真思考起来。
“和音对祁人略知一二。祁人部落曾经兴盛过,但频繁受各地、各部落骚扰,为生存只能辗转依附他国,得以休养生息。如今,依附我国,祁人与我国通商多年,即使文化差异极大,但基本是友好相处。”
和音犹豫后,再补充:“我在盘州前两年,没见过祁人与赵月华朝百姓有发生冲突。自从新换了都督,他对祁人设了不少限制,对祁人很排斥。百姓之间的贸易往来没什么变化。恕和音直言,和音不清楚新都督对祁人的排斥是否有事实依据,但极则必反,如若逼祁人到绝境,或者我朝边关若并无实力镇压的话,可能会出大乱。”
进而,和音想到什么,急忙说:“今日公主问起,难道说是祁人有异动。”
赵月华坦言:“尚未,但我怕很快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