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康熙看着一身满人打扮的郑克塽,却是十分的满意。
&esp;&esp;他忍不住对胤礽笑道:“此事你安排的极好,下面那些台湾官员也都交给你来处置。”
&esp;&esp;大清国力昌盛,对台湾之战可谓碾压,如今不是他逼着郑家投降,而是郑家求着他要投降,这其中的差距,简直妙不可言。
&esp;&esp;康熙满意了,对郑克塽的态度也很是温和,受了郑克塽的大礼后,亲手将他扶了起来,当众言道:“先帝曾应过郑公,若肯归降,便封其为海澄公,如今你替郑公归来,朕也必然践诺,自今日起,郑氏一族入汉军旗正红旗,今后你便是朕的海澄公了。”
&esp;&esp;郑克塽再次谢恩,内心再苦涩,也只能欣然受之。
&esp;&esp;“你在海岛上漂浮多年,这次便随朕回京,重回故土吧,朕会在京中为你赐下府邸,必不会叫你受委屈,”
&esp;&esp;康熙又道,“听闻你的夫人有了身孕,却是个吉兆,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朕便为他赐名安福,叫他一生平安有福。”
&esp;&esp;赐名之事乃是康熙见郑克塽今日装扮心情大好临时起意的,于郑克塽而言,是个惊喜。
&esp;&esp;能得康熙赐名,这个孩子将来出生之后便无人敢欺凌。
&esp;&esp;安福,平安有福,多好,无论男孩女孩,都是个好名字。
&esp;&esp;为了昭显对郑克塽的看重,自受降之日后,康熙便总将他带在身边,倒像是真正的宗室子侄一般,督促其读书习字,还带着他出去骑马打猎,盛赞其文武双全。
&esp;&esp;台湾众臣见状,也逐渐认命,纷纷效法郑克塽剃头易服,胤礽干脆挑出几个愿意办差的送回台湾,将台湾百姓剃头之事交给他们来办。
&esp;&esp;台湾百姓听闻延平王已经做了大清的海澄公,又见以前的大臣们都剃了头,再加上对大清军队颇有好感,故而在剃头易服这件事上,并没有遭到特别大的抵触,偶有特别倔强的,也有台湾大臣挨个去劝,终是未用强制,便顺利完成了。
&esp;&esp;在此期间,胤礽命人采购了布料,制得一批旗人服装,都是京中百姓们常穿的样式,干活什么的都方便。
&esp;&esp;这批服装运送到台湾后,作为大清对剃头百姓的“回礼”,分发了下去,免去了百姓们舍不得花钱再做一套新衣裳的难处。
&esp;&esp;而家里男人们都剃了头的女人,也同样能领到一套新衣。
&esp;&esp;衣裳并不是什么名贵布料,只是普通的棉布,又根据台湾的气候,做的更加透气,百姓们也没舍不得上身,人人换上之后互相瞧着倒也干净整齐,一时间岛上的气氛很好,甚至还有百姓往军中送些吃食之类的,作为衣裳的答谢。
&esp;&esp;这一切,郑克塽都跟在康熙身边亲耳听到了汇报。
&esp;&esp;“海澄公,如今可是放心了?”
&esp;&esp;康熙问道,“台湾一切安好,朕打算数日后便启程回京去了,在离开之前,须得处置好台湾降臣,你日后便去太子处听差吧。”
&esp;&esp;郑克塽拱手应是,随即退了出来,去了胤礽处。
&esp;&esp;胤礽也不与他客气,直接将一份名单递给他,上面全都是死罪之人,要在御驾离开之前全部处斩。
&esp;&esp;而郑克塽,便是胤礽从康熙那儿讨来的监斩官。
&esp;&esp;郑克塽拿着名单的手不由得颤抖,苦声道:“太子爷又何必这般为难臣。”
&esp;&esp;胤礽只是问道:“怎么,你不去监斩,他们就不用死了?”
&esp;&esp;郑克塽低头不语。
&esp;&esp;“孤叫你去,是为你打算,你若不肯便算了,孤也不强求。”
&esp;&esp;胤礽不在意的说道,“放下名单,回去陪你夫人去吧。”
&esp;&esp;郑克塽却是犹豫不定,不肯离去。
&esp;&esp;“海澄公,你已经做了九十九步了,只差这最后一步,为何如此犹豫?”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