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是胤礽为大清做的还不够多吗?
&esp;&esp;还是他给胤礽的权利还不够大?
&esp;&esp;亦或者他这些时日处置旧臣的手段还是太过轻巧,竟叫他们以为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整顿吏治,而是在提点他们要疏远太子?
&esp;&esp;简直荒谬至极!
&esp;&esp;这些人自己曾经历过权力倾轧,或者说,他们本就是因为选对了人而收获了荣华富贵,所以便看不起那些凭本事能力踏踏实实为大清效力之人,觉得只要他们一直如之前一般站好队,就能永葆家业。
&esp;&esp;但如今的大清,早就不是刚入关之时的模样了。
&esp;&esp;内患已平,外敌不存,百姓人心所向,满汉之争许多年都不再有人提起,可谓万众归心,皇权稳固。
&esp;&esp;时至今日,他再也不需要靠拉拢人心来保全皇位,在他心里,八旗旧制早就该动一动了。
&esp;&esp;胤礽曾经说过,大清江山之上的所有百姓,皆是他的子民,既是他的子民,那就不该再听令于其他人。
&esp;&esp;那些个八旗旧部豢养私兵,将旗人当成自己的奴才,朝廷的政令到了他们手里都要打个折扣,在他们眼中,圣旨都比不得他们的话来的重要。
&esp;&esp;或许在内忧外患之时,这种分而治之的方式更有利于管理旗人,但如今早已天下太平,汉人都只认他这个皇帝了,凭什么旗人反倒还要再认个主子?
&esp;&esp;所以康熙改革八旗旧制,整顿吏治之心早就有了,只是其中分寸不好拿捏,毕竟其中许多人都是支持过他的旧臣,他还是不想将事情做绝的。
&esp;&esp;然而他的顾惜没换来这些人的感念,反而助长了他们嚣张的气焰。
&esp;&esp;先有曹家敢火烧纺纱厂,后有八旗宗亲连番参奏,凡是与胤礽有亲故或是被胤礽提拔上来的朝臣,皆处处遇阻,无论胤礽想做什么事,都有人跳出来反对。
&esp;&esp;这些事康熙一直压着,不是像外面想的那般他想要制衡胤礽,而是他舍不得自己的儿子面对这漫天的恶意!
&esp;&esp;他的太子,是多么的光风霁月,心思是何等的纯正,他对这个世间的一切都心怀善意,即便想要改革,却依旧顾及他的感受,感念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旧臣,早就给他们留了后路,可他们呢?
&esp;&esp;他们满心满眼只有自己的利益,丝毫不在乎百姓疾苦,不在乎大清富足,更不在乎胤礽这个太子,他们宁可太子无能,好叫他们能把持利用!
&esp;&esp;有些暗地里的事情,康熙不愿意让胤礽知道,但他自己却是心知肚明。
&esp;&esp;就像是西北准噶尔残部为何能突破重重包围逃窜到西域,还有江南那些前明逆党为何又开始蠢蠢欲动,还有远洋商船里那些跟外国人嘀嘀咕咕的商人到底在传递什么消息,他都一清二楚。
&esp;&esp;胤礽一心盼着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可有些人,却巴不得大清再次动乱起来,因为只有这天下乱了,他们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借机继续收敛财富。
&esp;&esp;有些事是禁不得查的,支走胤礽之后的这些时日里,康熙查抄的官员越多,心里就越凉。
&esp;&esp;这些人就如同大清的跗骨之蛆,若不清除,永难真正太平。
&esp;&esp;康熙闭着眼睛盘算着接下来该如何做,不知过了多久,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面前却是梁九功那张大脸。
&esp;&esp;“皇上,您可终于醒了!”
&esp;&esp;梁九功哭天抢地道,“您可吓死奴才了!”
&esp;&esp;康熙迷惑的皱眉,正想要起身,却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又跌了回去。
&esp;&esp;他这是生病了?
&esp;&esp;康熙还没来得及细问,太医便被梁九功扯了过来,仔细诊脉之后道:“皇上吉人天相,如今已经没有大碍了,只是您圣体虚弱,还得好生修养半月,方才能挪动。”
&esp;&esp;“朕得了什么病?”
&esp;&esp;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