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薛攀也早叮嘱过宝钗,平时一定要注意跟贾宝玉保持距离,最好直接不见面儿、回避了才是。
&esp;&esp;宝钗也是听话,基本上除了吃饭去给王夫人和贾母请安,然后就得体地告退,到隔壁院子跟三春姐妹和小黛玉一处玩儿。
&esp;&esp;至于小黛玉,那就更是有意思了。
&esp;&esp;贾敏和林如海虽然住了薛攀隔壁的宅子,但是因着林如海这几年公务非常繁忙,没事儿就要走南闯北地出公差,故此很少在家。
&esp;&esp;而贾母平素最疼爱贾敏这个女儿,原本贾敏随着林如海一家子在江南,自然无法相见,此刻他们一家子也都搬来了京城,那贾母当然恨不得日日相见了。
&esp;&esp;老太太有事儿没事儿就要教人来请贾敏母女过去陪她说话小住,这么一来,贾敏少不得要经常带着小黛玉往荣国府去了。
&esp;&esp;当然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林家小弟还在贾家私塾里头读书。
&esp;&esp;虽然说,从来了京城开始,贾敏就一直想要给林家小弟找一个好的书院转学出来,好离开贾家的环境。
&esp;&esp;但是吧,这所谓合适的书院一时半会儿还真的不太好找。
&esp;&esp;再加上荣国府重孙子辈儿的贾兰、贾菌两兄弟十分喜欢读书,又跟林家小弟年纪相仿,三个小朋友一见面就十分投契,很快就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esp;&esp;他们三个虽然人小,但是志气却都不小,不知是哪个先提议的,三人便就相互约定暂且在这里好好读书,不管其他人如何混闹,他们三个自有主意,只安心读书了事。
&esp;&esp;贾敏见此,也不好坚持,便也就暂时熄了这个心了。
&esp;&esp;不过她也知道这么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少不得再另外想法子,到时候好把三个孩子一起转学走了——她想的法子,就是赶紧帮着薛攀把京城的山木书院分院开起来。
&esp;&esp;扬州的山木书院原本就是贾敏、林如海帮忙筹建的,贾敏在书院建设这个方面也算是有些经验,当然见识也就更高——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一个好的教育坏境能够给孩子带来多好的影响了。
&esp;&esp;当然,反之一个坏的教育环境能够给孩子带来多差的影响,她也见过。
&esp;&esp;贾敏当然不想自己的宝贝儿子前途被影响,少不得就要主动推动这个事儿了。
&esp;&esp;也是因为这个,薛攀才又旧事重提,跟康师傅提起了要在京郊也建立一所书院的想法来。
&esp;&esp;毕竟有扬州山木书院的成功案例在先,康师傅也乐见京城的教育水平随着新书院的建立而再提升一个台阶。
&esp;&esp;于是这个事儿就从他们从塞外巡视回来开始筹备了,预备从今年的二月开始动工。
&esp;&esp;以扬州的山木书院运作的经验看,从筹建到完全步入正轨,差不多也要个两三年的时间。
&esp;&esp;林家小弟现在不过才八\九岁的年纪,过个两三年的时间,正好就到了可以冲刺童子试的关键时期,可不正是转学的最好时间。
&esp;&esp;当然,如果赶在他们十岁左右的时间就转学就更好了,有两三年的适应期然后去参加童子试,很有可能就又创造一个十二三岁就中秀才的神话。
&esp;&esp;考虑到京城这边儿原本就是人才济济,把建设周期从两三年搞到一两年也不是什么太过于困难的事儿。
&esp;&esp;而且这不是还有贾敏和林如海呢嘛。
&esp;&esp;贾珠那边儿也能帮忙。
&esp;&esp;王家虽然不在京城了,但是人脉也还有,反正,人多力量大,干就完事儿了。
&esp;&esp;书院的事儿让贾敏心中有底,对去荣国府也就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了。
&esp;&esp;若是说还有啥要担忧的,就跟薛攀的担忧是一样的——别的不说,她这二嫂子管儿子的水平还是那么烂啊。
&esp;&esp;明明大侄子贾珠挺好的,又聪明又懂事儿,怎么到了老二贾宝玉,就变成了这么一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