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甚至刘询已经看出了太子刘奭不适合作为继承人,刘奭建议父亲不要太过严苛,太过依赖刑法,而是应该遵循儒家的以德服人。
&esp;&esp;听闻此言的刘询很生气,偌大一个国家,光靠讲道理就能治理得好,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esp;&esp;-
&esp;&esp;已经登基了的汉宣帝气得想骂人,他搞不懂,天幕中自家儿子怎么就学成了一个固执的小傻子?
&esp;&esp;又想起天幕中发妻早亡之故,忍了忍下了旨意:“给太子换一批先生。”
&esp;&esp;务必要将汉朝的治国核心思想,从现在就开始灌输起来,王、霸之道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esp;&esp;小刘奭最近被抓来背着法家学说和理念,有些不解:
&esp;&esp;“父皇,为何大汉独尊儒术,我却要在背地里学法学思想,这不是在骗人吗?”
&esp;&esp;刘询甩了个冷漠的眼神给儿子:“天真,管他什么思想,好用就行。”
&esp;&esp;“可…先生不是这么教的。”
&esp;&esp;说完刘奭就被父亲扯着发髻道:“现在开始听父皇的,汉朝帝王就得学这个!”
&esp;&esp;被父亲扯痛了头皮的刘奭眼泪汪汪,父亲何时有了扯头发这个癖好,说话就说话,好好得扯他头发做什么。
&esp;&esp;噫!还掉了几根!
&esp;&esp;-
&esp;&esp;“没错,刘奭此人若为帝,汉朝必将生乱。”
&esp;&esp;沦为吃瓜群众的秦始皇,最近听了汉朝自兴起至繁盛的过程,很是有些发言权。
&esp;&esp;虽然看着汉朝如此…无厘头的叠加使用儒、法两种思想,可秦始皇内心深处或许也觉得,这样才是治国的好办法。
&esp;&esp;“依卿之见,以儒为表、以法为内的治国之策,可用乎?”
&esp;&esp;秦始皇问完,内心产生了一丝丝异样感。想他秦朝自先祖建立秦国以来,一直遵循着法家思想为主,现在看到后世王朝的外儒内法成功得以运用,也心生向往了。
&esp;&esp;法家执行者李斯最近几天被天幕洗了洗脑,似乎觉得扯着儒家大旗行法家之事也不错,关键是百姓接受度高啊!
&esp;&esp;不过此时修改治国理念显然是不现实的,很容易引起国家动荡,于是李斯思考了一番回答:
&esp;&esp;“回禀陛下,可徐徐图之。”
&esp;&esp;-
&esp;&esp;【随着刘奭长大,汉宣帝觉得选错了继承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可到底是早亡妻子唯一的儿子,他不忍心废除刘奭的太子之位,何况刘奭还很受儒学者的欢迎。
&esp;&esp;这便是汉宣帝为大汉做得一件大错事,一个不那么合格的继承人,必然会将汉朝领向衰败的道路。】
&esp;&esp;-
&esp;&esp;刚亲完刘询小嫩脸的刘彻如鲠在喉,怎么可以选错继承人!怎能如此感情用事不顾汉朝安危?他自己好歹也在晚年醒悟了啊!
&esp;&esp;幸而如今为时尚早,他要好好教导他的曾孙。
&esp;&esp;【说的好听些,刘奭的性子很仁毅宽厚,可柔柔弱弱的小性子并不适合当时的汉朝,要有铁血手腕才能行。
&esp;&esp;最终刘奭还是继位了,是为汉元帝。刘询为儿子留了好几位能臣辅政,然而刘询没有想到刘奭根本没能力驾驭这些臣子,甚至被大臣牵着鼻子走。
&esp;&esp;汉元帝登基后,十分宠信宦官,甚至家国大事都由着宦官独断,压根没汉元帝什么事。
&esp;&esp;最后甚至连刘询留的辅臣,忠心于刘奭的萧望之都被宦官迫害自尽。萧望之死后,汉元帝也很伤心,但也仅仅留下了几行清泪,却对原凶宦官没有任何多余的惩罚。
&esp;&esp;汉元帝这般柔弱的性子,大概在王昭君出塞的时候,才对自己有了深刻的悔恨之心。
&esp;&esp;汉宣帝将匈奴打得臣服后,到了汉元帝时期彻底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