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达成协议后,赤日松赞果然带兵退走。
河西卫所面临的危机,也算彻底解除了。
宁易给朝廷写信,通报了这边的情况。
但他并没有说和亲和开榷场的事情。
他压根就没打算兑现承诺。
他只说自己和赤日松赞达成协议。
吐蕃一年之内不会进攻大楚。
西川卫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部调往西南方向,去对付南诏。
此时已近年关,但他却并不急于回京。
他让邝风带着灵武卫骑兵返回灵州,还在路上的灵武卫步兵当然也是原路返回。
但他自己却留在河西卫整顿军事。
他一口气提拔了三个司马。
功劳最大的唐辉出任左军司马。
叶扁舟出任右军司马。
中军司马则便宜了朱隧。
至于河西卫大提督的位置,他当然是留给了自己。
京城里的皇帝和朝廷得知河西已被平定后,一天一封信催他回京。
但他却一点也不着急。
朝廷那帮人纯粹是自己吓唬自己。
眼下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
西北这边的河西卫被彻底平定。
西南边,随着西川卫腾出手脚,不说平定南诏,至少应该能稳住局面。
东北方向,随着左武卫抵达战场,加上之前到达的燕山卫,局面已经稳住了。
至于海外的三佛齐等地,大楚实在管不了。
总之,现在根本不需要他回京城“主持大局”。
有没有他,局面都崩不了。
反倒是河西,这里刚遭逢大变,人心不稳。
三个新上任的司马能不能服众,也是个问题。
他干脆不理朝廷的召唤,就留在河西过了个年。
年后,眼见河西局势稳定,他这才告别众人,返回京城。
等他回到京城后,已经是二月初了。
此前的上元节,京城官民都没好好过。
今年大楚四海不宁,再加上上元节这天正好是先帝的忌日。
皇帝下旨,禁止大摆宴席,饮酒作乐,连花灯都不让放。
但宁易回京的这一天,皇帝却特发恩旨,准许京城百姓欢庆一天。
京城百姓憋得狠了,这一天狠狠地释放出来,竟比往年的上元节那天都热闹。
但宁易是无福感受。
他回京就奔波在军校、兵部、政事堂之间。
等所有的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后,他和两位宰相以及老丈人,又被皇帝叫去了皇宫。
在这里,他才把赤日松赞的三个条件说了出来。
没想到,两位宰相居然都倾向于答应。
他们认为,和亲之举自古就有之,榷场也利国利民。
至于西域,更是和大楚没关系。
相反,西域有几个小国,此前对大楚很是不敬。
吐蕃人去教训他们,大楚还求之不得呢!
见宁易脸色不虞,汤铭贤劝道:“宁太保担心的,无外乎吐蕃得到生铁、粮食、书籍、工匠等,会更加壮大难以驯服。但这其中的细微之处,其实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刘尚奇帮腔道:“比如粮食,我们可以煮熟了卖给他们,工匠、书籍也可以找些普普通通的送过去。”
但宁易对此嗤之以鼻。
赤日松赞可是个中原通。
这些花招估计糊弄不了他。
就算能糊弄过去,那些煮熟的粮食、普通的工匠就没有价值吗?
这依然是资敌,只是程度轻些而已。
刘尚奇又说:“大楚和突竭斯已然是不死不休的死敌,眼下又多了东胡和南诏。要是再多个吐蕃,那大楚就真的四面皆敌了。”
“四面皆敌又如何?”宁易道:“大楚占据最富饶的中原,本来就和四周的蛮夷好不了,他们注定会是大楚的敌人,包括吐蕃。”
见两人还要劝,他冷着脸大声说:“两位别再说了!要说也等我死了之后再说!”
这话说得太重了。
两位宰相不敢再劝,都拿眼去看沈望山。
但沈望山低着头,装作没看见。
他已经摸清了女婿的脾气。
自己的女婿平时很好说话,但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就是他劝也没用。
这时候皇帝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