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易没法模拟。
虽然他现在有一千名忠诚部下,但他的忠诚值却只有八百不到。
之前的守城战,消耗了他不少的忠诚值。
他重新找到那些伤员,又仔细询问了一遍最近的战况。
因为知道了结果,此前一些被忽视的东西变得清晰起来。
一个答案渐渐浮出水面:突竭斯人是故意的,他们在玩诱敌深入的把戏。
面对他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担忧,伤员们全都觉得没有必要。
“鞑子只会偷袭,正面作战根本不行,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
一位受伤的队正这样说。
连伤员都这么认为,可见楚军上下,弥漫着何等盲目的乐观情绪。
但谁要小看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谁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前世的白登山之围、土木堡之变,就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两支大军还在群山之间追逐。
崎岖狭窄的地形,限制了突竭斯人的机动性。
可一旦出了燕山山脉,蛮族骑兵的优势将会成倍增加。
大楚的步兵,恐怕很难抵挡骑兵的冲锋。
还有就是粮草。
和劫掠成性的突竭斯人相比,楚军更依赖后勤。
而随着战线不断向北推进,楚军的后勤线越来越长,也越来越脆弱。
端州城就是楚军后勤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宁易就亲身感受到,楚军后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十万大军每天都会消耗天量的粮食。
燕西之前经历了突竭斯人的劫掠,后勤系统早就崩溃。
这些粮食都要从燕中和燕东运来,再由端州城转运到前线。
每天都有数个车队从城里出发,满载着箭矢、粮食等物资,奔赴前线战场。
如果楚军进入平原后,后勤被切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越想越怕,当即便给陆洽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长信里,他将自己的判断详细说了一遍。
他以晚辈的口吻,恳请大提督放弃追击,即刻回师。
即使继续追击,也万不可离开山区。
还要保护好后勤线和水源。
一天之后,陆洽给他回信了。
陆洽在信里把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称他狂妄自大,动摇军心,不许他再妄议军事,要他好生待在后方,等自己回来后再找他算账。
宁易一片好心,却换来一阵臭骂,他心里委屈,却并不怨恨陆洽。
陆洽是长辈,又身在局中,情有可原。
但陆洽可千万别出事啊!
他还要成为一代军神,拥有万千忠诚部下。
陆洽是他在军中唯一的依仗,万万不容有失。
宁易无奈之下,又赶紧给樊川写了一封信。
在给陆洽的信里,他言辞谦卑恳切。
对于樊川,他就没这么多讲究了。
他告诉樊川,燕山大军必败无疑。
而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他要求樊川,必须护送大提督往端州方向撤退。
他将在汶水接应他们过河。
派快马将信送走之后,他心里还是很不踏实。
可又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自己虽然有系统,但也只是能提前知道会发生战事。
他本质上还是个普通人。
并不比这个时代的普通士兵强多少。
他记起来,前世有一支军队,在作战之前会召开军事民主会,发动干部战士出主意、想办法。
于是,他也将手下的哨长、队正们,全召集起来一起商议。
这些基层军官基本都是伤愈的老兵。
每个人的军中资历都比他深。
他给出的题目,把这些老兵都吓了一跳。
“如何挽救燕山大军?”
眼下燕山大军风头正盛,攻势正猛,几乎是压着鞑子打。
只有脑子抽了的人,才会觉得燕山大军需要挽救。
但宁易一条条地给出自己的理由:
燕山大军虽然号称十万,但真正的主力,也就是三万多卫军和不到一万的边兵,其他都是辎重兵、后勤兵等辅兵,在战兵数量上,并没有绝对优势;
突竭斯骑兵此前席卷燕西,后来只是在端州城下稍微受挫,实力未损,但现在面对以步兵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