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轮途经寿州停靠时,江近月又给每人分好银子,让众人去底下的集市各自添置路上要用的东西。
多亏沈夫人当时找人替她收拾的行李,江近月数过,她的八成积蓄都在这包袱里了。
有了银子,她如今也不至于如今捉襟见肘。
不过说来除了一些店铺分红之外,这里头的大部分银两都是陆晏廷给她的。
江近月起初觉得实在不好意思,不过转念一想,此刻她身边跟着小葫芦,小葫芦毕竟是他孩子,那他把银子花在小葫芦身上,也算无可厚非。
小葫芦的确没带多少东西出来,他如今连脚上穿的棉袜都不是一个色了,好在他不介意这个,只要不饿肚子,怎么着都行。
一行人停在寿州收拾齐整,添置了不少东西,这才继续上路,赶往杭州。
商船又在水面上行了十几日功夫,到十一月下旬时,她终于抵达了阔别十几年的杭州。
此时的杭州已经是飘雪的季节,洋洋洒洒的大雪落在白墙黛瓦之上,眼前的画面宛如她曾在宫中见过的水墨画一般,如梦似幻。
她的家在杭州一处名唤秋水镇的小城,当地人盛产青檀树,青檀树是做宣纸的好材料,所以当地大半数百姓皆操此业为生。
秋水镇起先贫瘠的很,做的宣纸也因为山高路远无法流通,但先帝登基之后,大兴水利,秋水镇因为三面临江的缘故,建起好几个码头来,成了商船南下的必经之地。
有了各色船只来往,此地也慢慢兴盛起来,各类驿馆、食肆酒楼逐渐增多,来往此地的商人也多了,便慢慢比过了周边几个小镇,成了一个富庶之地。
她父亲年少时,便是因为这个契机,才开始经商的。
不过纵然如此,离开码头后,当他们走在民坊间时,还是明显地感觉到此地比之京城要安静不少。
古朴的青石板路被积雪覆盖,间或有当地人从他们身边走过,又消失在风雪之中。
寒风呼啸着,吹得江近月连连咳嗽,小葫芦却浑然不觉。
他带着厚厚的虎头帽,穿得跟个球一样,一路踩着雪蹦蹦跳跳,听着脚底下“咯吱咯吱”的踩雪声,他开心地咯咯笑,一刻也不消停。
江近月一面牵着他,一面带着其余人往巷子里去。
他们跟着牙人走了好久,七拐八绕地,终于到了一处民宅前。
牙人把钥匙递给江近月,她一推开门,小葫芦就第一个冲进去了。
这是一套两进两出的院子,住下他们母子和几个下人绰绰有余。
眼下冰天雪地的,她还带着个孩子,实在没有那么多心力去寻一处舒适又合乎心意的宅子。
几人清早一到秋水镇后,江近月就直奔牙行,要寻一处离祖宅近些大些的宅子,于是不到一个时辰功夫,她便定下了这宅子。
小葫芦在院中跑来跑去,用手去捧地上的雪,下意识道:
“爹爹来堆雪人吧。”
而后他意识到爹不在此处,也就安静了。
江近月环顾四周,见此处还算整洁干净,院中还有一方小湖,不过上头的荷花早就凋谢了,光秃秃的,湖上的太湖石也堆满了雪,一片萧瑟。
抬眼看去,大片大片的雪落在屋顶的黛瓦上,已经堆得很高。
等他们将此处打扫干净,把屋子收拾齐整,又忙着添置床帐被褥炭火等物,等彻底安顿下来时,又花了三日功夫。
到第四日时,江近月让侍女们准备了些茶果点心,躲着小葫芦,一一带出去分给左邻右舍们,也算她的一点心意。
这两日宅子里因为要添置家具,采购各类用品,整日进进出出的,弄出的动静实在不算小,或多或少也打扰到附近居住的人家了。
江近月站在门外,看着不远处一户人家后院里的一棵古青檀树发怔。
那棵树很高很高,鹤立鸡群般长在这一片普遍较为低矮的民宅之间,叫人想不注意都难。
她一直盯着那棵树看,试图在脑海中寻找出一些关于这棵树的记忆,可是十几年过去,她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了。
只隐隐觉得那棵树下似乎有个秋千,也或许没有,是她把幼时在宫里见过的那架秋千记混了,谁知道呢。
不多时,出去送礼的侍女带着邻居回赠的一些茶果回来了,她的手中提着满满当当的油纸包,看东西和样式的不同,大约有四五户人家。
不过她的右手上还有一包江近月亲自包好的茶点没送出去,江近月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