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苏颂、以文采出名的陆机、以经学着名的郑玄、以博学有名的张华,都可算作是一世之英,但相对于诗圣和诗仙词条,他们的知名度还是要小一些的。”
[龙龟薄纱鳄鱼:?啥?诗仙和诗圣也有写?好家伙,牛逼大发了!]
“在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有一句诗是这么说的: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而杜甫的《驱竖子摘苍耳》则有句诗曰: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
[鱼非鱼,你是狗:没听过,完全没听过,有点厉害啊苍耳。]
[西瓜水:没听过加一,完全不熟悉。]
康强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语气稍微高昂起来。
“我们可以从唐诗中一窥唐人的精神风貌,诗仙与诗圣词条的不同气质为苍耳增添了一些绚丽多彩的光环。”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文字已经写进了我们的文明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其实在历史上,人们对于苍耳还是有颇多争议的,最典型的就是《诗经·周南·卷耳》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不过后人对于诗中的“卷耳”二字提出了诸多见解,有那么一种看法就认为,所谓“卷耳”就是苍耳。”
“还有人认为,苍耳是古时候的野菜,一般是采幼苗嫩叶炒熟的,但‘滑而少味’,现代的研究者们猜测,苍耳可能是穷苦人家之菜蔬,或者年岁欠收时的救荒食草。”
“但是也有人认为,苍耳是“卷耳”的说法,是一种讹传,所谓“卷耳”实际上应该是地耳,也就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地皮菜。”
“最早记载苍耳的是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这个我们刚才说过了,但是书中也已经提了原植物叶花茎果实等大致形态为‘形似鼠耳, 丛生如盘’, ‘叶青, 白色, 似胡荽, 白华, 细茎蔓生。’”
“可见在当时,古人对于苍耳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的认识了,自此以后,苍耳子在我国典籍中也曾屡屡出现。”
“像北宋药理学家陈直所着《奉亲养老书》中就有记载苍耳茶方,具体做法为‘苍耳子,熟杵为末,每日煎服代茶’,其效为 ‘食治老人风冷痹,筋脉缓急’,‘极治风热,明目’。”(3)
[鱼非鱼,你是狗:听懂了,明目,看来可以喝。]
[咕咕咕子:那我也听懂了,明目。]
[西瓜水:既然你们听懂了,那我也听懂了。]
康强这时候语气郑重的再次开口。
“在古代典籍中,还有着苍耳子有毒的相关记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苍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可能是一种苷类性质的物质,它能引起动物的血糖急剧下降而致惊厥和死亡。”
“对动物的病理解剖还发现,中毒后肾脏、肝脏都受到损害,脑组织有继发性水肿。”
[鱼非鱼,你是狗:???!]
[咕咕咕子:???!]
[西瓜水:???!]
康强这时候又嘻嘻笑道:“但是水浸或高热处理可解除其毒性。”
[咕咕咕子:主播你这样大喘气会被打死的!(刀)]
[西瓜水:(暴怒)]
[鱼非鱼,你是狗:(刀)(刀)(刀)]
看到弹幕群情激荡康强赶紧求饶,“好了好了,主播错了。”
然后又转移话题说道:“与苍耳子有联系的还有一个传说,与李时珍有关的。”
[西瓜水:主播别墨迹,赶紧说,不然继续磨刀!]
“好好好,这就说。”康强苦笑一声。
“据说,我们古代着名的医家李时珍曾长久离家,妻子传来书信,这封信颇有巧思。
信上写道:“槟榔一去, 已过半夏, 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 效寄生草缠绕他枝, 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 下视忍冬藤, 盼不见白芷书, 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 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李时珍则回信说:红娘子一别, 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 欲归紫菀。奈何常山路远, 滑石难行, 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 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 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 至时有金银花相赠也。”
“这个故事的真伪已经很难考证了,清代褚人获他编的《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