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说下去!]
[鱼非鱼,你是狗:我们的听过?那空军佬也知道了,那应该是在课本上面出现过的……是伯夷叔齐的故事吗?]
康强略微震惊的看着鱼非鱼发出的弹幕,点点头表示没错。
“是的,就是关于伯夷叔齐的故事,这也算是蕨菜最出名的典故了。”
[咕咕咕子:好的主播,准备好了,开始吧。]
“蕨菜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事情。
孤竹国是商汤册封的一个小国,殷商末年,孤竹国君遗命让少子叔齐继位,叔齐坚持认为应遵照古制立兄长伯夷为君。
在礼制与兄弟之情的冲突之下,二人都放弃王位,离开了国都,可是后来二人在路上偶遇,于是同行出发。
,!
素闻西伯侯姬昌有贤名,遂投奔西岐,却闻知姬昌已去世,姬发那时候正想要起兵灭掉商朝,伯夷叔齐二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当面斥责姬发‘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幸好有姜太公解围才得以脱身,这兄弟俩就一路流浪到首阳山,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境内隐居,因为鄙视“以下克上”的周武王而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采食野菜为生,还做了首《采薇歌》以明志:“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这里的“薇”指的就是一种蕨菜,名字叫做紫萁,食用起来苦涩味很重。
至于二人的结局,正史记载伯夷叔齐最终是饿死的。但是鲁迅小说《采薇》则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版本:老哥俩采野菜时被小丙君家的婢女阿金姐嘲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两人羞愤难当,遂绝食而死……”
[哦啊不找你:我去,我记得我看过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版本,原来是鲁迅写的啊!]
[启航速:我也记得我看的是普天之下版本(捂脸)]
[咕咕咕子:这一个饿死一个绝食……和不能多吃蕨菜有什么关系吗主播?]
康强眨眨眼,深吸一口气,用稍微严肃的语气说道:“那是因为医学家多认为伯夷叔齐很可能是死于营养不良,甚至是长期食用蕨菜的副作用。”
[咕咕咕子:什么?副作用?!吃蕨菜有什么副作用啊?!]
“尽管历代本草记载了蕨菜的一些药用功效,例如《本草拾遗》记载可‘去暴热,利水道’,《本草求原》记载可‘降气’,《本草再新》记载可‘滑肠,化痰’等等。
甚至传统医学也认为蕨菜确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作用,可用于治疗食隔、气隔、肠风热毒等症状。”
[咕咕咕子:这……这不是良药吗?]
[仙界直播间:是啊是啊,这么多的效果,不是和那个鬼针草差不多了吗?]
[哦想你想你:主播继续说,蕨菜为什么不能吃太多?]
康强点点头,语气更加郑重些许。
“在民间有“常吃蕨菜长寿”的观点,不过在中医看来,蕨菜性质寒凉,又入脾经,不仅对阳虚、气虚体质人群不利,即便健康人长期食用也会损伤脾胃。
而古人在很早就注意到了蕨菜的副作用,如药王孙思邈就强调蕨菜‘久食成瘕’。
唐代医药学家孟诜在其着作《食疗本草》中提到蕨菜‘令人脚弱不能行,消阳事,缩玉茎,多食令人发落,鼻塞目暗’。
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记载蕨菜:苦,寒,有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援引陈藏器的观点,记述道:(蕨)小儿食,脚弱不行,四皓食芝而寿,夷齐食蕨而夭,固非良物。”
康强话音落下,直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植物币:听懂了,体虚的人吃不得,越吃越虚……]
[自不自觉:我……不吃了(捂脸)]
[i在你自己:咳咳,看来我能随便吃了,不要问,问就是火气太大了,不怕副作用!]
[自制冰激凌:对对对,你对着草地嘘嘘草地都得干枯……]
见直播间讨论的角度逐渐歪楼,康强连忙出声把话题拉回来。
“咳咳,刚才说了古人对于蕨菜‘副作用’的看法,现在来说一下现代的,毕竟现代能研究的更透彻。”
康强又换了一种正经的语气。
“在上个世纪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