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她昨夜新添加的好友。
“我妈想确定一下,你是不是真的有赤刃的手稿。”
自然是有,但是已经还到母亲那边去了。
程珞稍一迟疑,想起她曾拍过一
些照片,挑了两张有赤刃字迹的发过去。
片刻后,那边才道:
“不知道为什么,我妈情绪有些激动。
你介意和她视频聊天吗?”
不等她回复,手机屏幕上已弹出邀请。
这番突如其来,程珞倍觉意外,略加思索后还是接受了。
妇女戴着眼镜,头发盘起,俨然一副高知分子的模样,率先开口问道:
“你是谁,能告诉我你和赤刃的关系吗?”
程珞摇摇头,“我和赤刃不认识,这些手稿也不是我的收藏,只是碰巧翻阅过,有些感兴趣。”
妇女的胸腔微微起伏着,嘴唇翕动。
“是这样吗,我还以为……”她这句话没了下文,继而一字一顿道:“你想了解这个人是吗?那些剧本确实写得很漂亮吧,可是,赤刃只是一个善于包装自己的伪君子。
当年,我们很多人都被骗了!”
在妇女义愤填膺的述说中,过往之事逐一浮出水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位才华洋溢的剧家骤然亮相,第一本出版品就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相关的话剧演出也收获了不少观众。
这位笔名为赤刃的家,据说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女子。
她为人低调,疏于交际,又或许是不屑浪费时间,总之是一门心思扑在写上。
在极短的时间内,赤刃一连写了好几个短篇,且质量上乘,文字是出乎意料地老练和锐利。
曾有人预言她前途不可估量,在相关圈子里也引起了一点小
小的骚动。
人稍微一出名,各类议论就纷纷冒出来。
大部分声音是说赤刃有点恃才傲物了。
有小道消息说,她对同行不怎么理睬,反而出言讥讽。
同龄人倒也罢了,对主动示好的前辈也闭门不见,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毕竟只是个年轻人,也没有写出什么惊天骇地之,这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喜欢赤刃的人不在少数,毕竟拿得出品才算真本事。
其中有一名外省来的名牌大学生为其据理力争,告诉大家要清醒理智。
她刚巧有一篇文章被报社看中,索性在末尾加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有才华的人就会遭人嫉妒,捕风捉影实不可取。
大学生满意地领了稿费,走在路上时竟听到一声轻飘飘的“谢谢”
。
那日她与赤刃正式结识,两人年龄相仿,聊得倒也愉悦。
大学生深信要用自己的双眼看人,之后愈发喜爱这位剧家,常常为其宣传并大量购买其品。
变故也就是在一夜之间。
赤刃,是一个抄袭者。
有人拿出了确凿证据,声泪俱下。
在那个小小的创圈子里,这才接二连三爆发出对赤刃的声讨,一时怨声载道。
她傲气而尖酸,偷了别人的心血率先写完,将自己包装得清冷神秘,无非是为了多赚几个钱。
没有一位同行愿意为赤刃说话,可见其人品之恶劣。
赤刃带着众人的斥责,陨落得悄无声息,她的品被视为脏物,一一销毁。
“什么赤刃啊,只是一把断了的废铁。”
手机屏幕上的妇女难掩激动,毫不掩饰唾骂之意,镜片下的眼睛却微微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