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请三公子暂居青州无虞。”
“说的好听。”
袁尚没有再理会王脩,他只关心自己的安危,既然袁谭不打算放他走,也没有就此杀了他的意图,袁尚也不乐意和王脩装模作样。
王脩不建议袁谭杀掉袁尚,更多的是处于自己心中的仁义道德考量。他和辛郭二人考量的方向并不一样。
辛郭二人毕竟久侍袁绍,跟着袁绍出谋划策这么多年,心中的谋略算计远超王脩些许。
除了私利原因之外,他们也知道:袁尚不死,袁绍阵营终将分裂。袁尚若死,袁绍袁谭父子才能同心戮力一致抗曹。
其实就连曹操此时,也是不愿意看到袁尚提前身死这样的局面的,所以他向袁绍声称是生擒了袁尚而非已宰杀袁尚。
所以袁谭几日后收到邺城辛郭二人的来信,上面写着:杀尚归邺。
袁谭收到二人的快马来信,看见上面二人传达给他的意思,仅仅暗了暗神色,但并没有如他性格般暴跳如雷。
袁谭甚至心底有些压抑不住的狂喜。
他与袁尚久争嗣位,在袁尚的陷害下,袁绍甚至有将自己过继给兄长袁基的意图,如此嗣位归属就毫无悬念的与自己无关。
袁谭当时很愤怒,恨极了袁尚,但却无济于事。此时袁尚的小命拿捏在自己手中,袁谭压抑许久的狂热终于爆发。
“来人,去绞了他。”袁谭用低沉的声音传话给身边军士。
几个字就断送了袁尚的性命。
隐匿在暗中的军士听闻立即躬身退出,来到关押袁尚的屋中。
静悄悄的出,静悄悄的进。
只听“吱呀”一声,袁尚被闯进屋中的来人拉扯,头撞到床板,生疼地闷哼一声。
他中气不足,面色惨淡的发出嘲讽笑声。
“袁谭、汝可以。”
袁尚被军士箍紧的绸缎绞杀,最后的感觉只有好疼。
上午王脩听从袁谭之令,去安抚了一番袁尚,下午袁谭就命人绞死袁尚。
王脩得知后,替其默叹一口气。他慢慢地能反应过来,杀死袁尚,对于袁氏和袁谭本人都有好处。
利大于弊的处置罢了。
但王脩终究是有点过不去内心的坎。自己身为人臣,有些不义。
绞杀总比利器所杀要强,王脩管会自我安慰,给袁尚留有全尸也算不辱其袁氏三公子的身份。
袁谭绞死袁尚之后,又派人鹞鹰传信,将自己已杀袁尚,即将赶回邺城的消息传给辛、郭二人。
事从集权,袁谭性情刚烈好狠,自己饲养了一只凶狠的比鹰小些的雀鹰,专门用来传递讯息。
鹞鹰飞的比行马快,但因袁谭只饲养了这一只,且可靠性并不能与行马相比较,一般只有紧急之时,才会考虑用鹞鹰传信。
不巧,上官婉儿最近,正在苦等着袁谭的消息呢。这几日,上官婉儿在袁熙默许下,让袁熙手底下的人帮忙无间断的盯着天空,尤其是自青州到邺城的东边方向。
有飞来的信鸽,就地射杀再快速捡回来。
既然得知辛郭二人在位袁谭谋划,他料定二人一定会告知袁谭。而事态严重之时,袁谭也一定会给二人回信。
袁熙想要缕清府中到底发生何事,打探消息,最方便的就是从他的大兄袁谭那里直接获取。
或者说叫做直接截获。
既然长兄袁谭得了消息,在袁熙这个做乖巧弟弟的面前,岂能不分享一下?上官婉儿将自己即将要截获信息的目的说的冠冕堂皇。
仿佛不截就不合适了。
现在袁谭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从青州到冀州之间产生的时辰差。再一细想,袁谭必然使用信鸽传书无疑。
所以当上官婉儿看到地上摆着的刚刚被射杀还热乎的鹞鹰时,她有点尴尬。
幸亏当日严谨了一点,告知众人的是,包括信鸽在内的一切飞禽全部射杀,不然就要出乐子了。
上官婉儿知道,前汉苏武有鸿雁传书之法。据说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
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