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通法律,后于马融处学天文。
郑玄兼三家之学,自创一派,是为郑学。
后来因为党锢之祸,大批的太学生被捕入狱,太学被废多时。
如今,曹操在许都迎奉天子,又重新设立许都太学。
等到日后曹丕即位,也会再设洛阳太学,博士十九人。
魏晋的官学,以郑学、王学为主流。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除了中央设立的太学,地方官府也有建立学府。
刘表在荆州开立学校、设学官,博求儒士,命綦毋闿、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后定之,实为割据政权之太学也。
南阳名士司马徽,亦被学术气息所吸引至襄阳。
不过因为刘表对地方学士的言辞不逊,司马徽对刘表成见甚深,影响南阳名士对刘表的观感。
益州尹默,以当地学术单一,故至荆州追随司马徽、宋忠学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于《左氏春秋》。王肃随宋忠学《太玄经》。
交趾士燮,跟随颍川刘陶学《左氏春秋》,醉心于春秋之学。
士燮在交趾广泛招揽学者,集结刘熙、袁徽、许靖、刘巴、许慈、程秉、桓晔、薛综、牟子等学士。
不过,由于交州地方偏远落后,很难留下有名之士。
天竺僧人康僧会,在士燮领交州牧时期,至交趾居住,后避居于吴,被孙权拜为博士。
河东太守杜畿,见百姓勤农,家家丰实,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益州学术,多是杨厚和巫道传下之风气,图谶之说兴盛。董扶、任安、周舒等,皆杂经学、谶纬之说。
总之,官学和私学齐头并进的汉末,郭婉揽周不疑于手中,将其强留许都只能让他在官学修习。
因为教授私学的学者,她都不认识。
没有门路,很难拜入私学学者门下。
思来想去,还是去太学碰碰运气容易一些。
实在不行,就自己亲授周不疑学问,她又不是不通文墨。郭婉嘀咕道。
郭婉以替司空办事为由,暂离掖庭暴室,为自己浅放一日假。
一起送刘先自许都南门出城后,郭婉与周不疑并肩闲逛在许都南面的里坊中。
许都南面宫城,北面民坊较多,南边的里坊散户并不多。
整个许都城内,里里外外都洋溢着一股子国泰民安的祥和气氛。
虽然曹操这几年征战河北,但留守许都的尚书令荀彧,将许都城治理的很好。
仿佛外界纷乱的战乱与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都与许都无关,许都城内家家户户都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岁末做准备。
在汉朝,冬至和夏至是官方规定的两大例假。
其中,以冬至尤为重视,故又被称为冬节。
汉朝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因此规定,“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一般在此之前,官府会举行盛大的“贺冬”仪式,用以迎接冬至的到来。
而真到了冬至那一天,则整个大汉朝休沐三日。
这三天里君王不听政,百官不上朝,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在掖庭供贵人役使的宫人也是有假期的,虽然不多,但也能有出宫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选择在“冬节”的这三日中回家的宫人很多。
“晨曦微露映珠帘,暮色苍茫照碧霄。品茗赏花闲逸致,挥毫泼墨意逍遥。”
“噫!”
“人生苦短,何妨放怀一乐。”
郭婉与周不疑漫步于城中,见市井喧嚣,商贾云集,不禁感慨道。
琳琅满目的货物,令人目不暇接。
乃叹曰:“此地无战乱之侵扰,实乃曹孟德治理之功也。其智勇双全,方能保此一方平安,使百姓得以享此太平盛世。”
上官婉儿虽然心底不愿拜曹操为主公,战战兢兢地拿命替他打工,但很是赞赏曹孟德之能。
周不疑仰首而望,目中闪烁着好奇之光,曰:“女史觉得曹公是英雄否?”
“曹孟德真乃英雄也,其威名远播,今见其治政之功,更觉其非凡人也!”郭婉微笑而应,“曹孟德之才智,实非常人所能及。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