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员!权若不诛此二贼,枉为人兄也!”
消息的传递,是有时限的。徐氏诛二贼之事,显然未传至长沙。
“斩妫览!诛戴员!”
“为三郎君报仇!”
一时之间,喊杀之声盈满营帐,似只要孙权一令既出,众孙氏将士便欲拔营起兵,直捣丹阳。
但眼下的江夏,岂容孙权随意往还?
孙权已大张旗鼓,至敌门前矣。
随着营帐内咆哮之声渐歇,征虏中郎将吕范,坐于孙权之侧,不禁抱拳而谏曰:“主公且息雷霆之怒,江夏城外,尚有刘琦、刘备二家,虎视眈眈。若主公贸然撤军,恐遭二刘趁势夹攻。”
吕范的话,在孙营是有些分量的。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是最早一批追随孙策的幕府臣僚。
昔日,吕范为汝南郡县吏,后因避难至寿春,得遇孙策于袁术麾下。
孙策见吕范非凡,以礼相待。吕范遂将百余名门客交予孙策指挥,自此从之。
当时,孙策之母吴夫人居江都,孙策遣吕范迎之归曲阿,暂栖于舅氏吴景处。
徐州牧陶谦疑吕范为袁术内应,下令通缉。
吕范闻讯,亲募勇士,领门人潜接吴夫人,速归孙策处,使命得成。
彼时,孙策尚未建功,唯吕范与族人孙河常伴左右,二人常为孙策奔波,不避艰险。
渡江迎夫人,即其一例。
因关系亲密,孙策视吕范如至亲,每宴必邀,与吴夫人共食,不拘君臣之礼。
后来,吕范随孙策破庐江郡,东渡长江,进军江东。
吕范率军于横江、当利败扬州刺史刘繇部将张英、于麋等,南下攻陷丹杨、湖孰,领湖孰相。
孙策克秣陵、曲阿后,收笮融及刘繇余部,增兵二千及马五十匹予吕范。
此后,吕范任宛陵县令,破丹阳贼寇。归吴郡后,升任都督。
时下邳陈瑀自号吴郡太守,据地自守,屯于海西,与豪强严白虎勾结。
孙策亲征严白虎,另遣吕范与徐逸攻陈瑀。
吕范大军大败敌军,斩大将陈牧之首,陈瑀败投袁绍。
后吕范随孙策攻陵阳祖郎、勇里太史慈,平定七县,拜征虏中郎将。
吕范长于内治,故无周瑜之握兵权而显强势。
吕范之一言,使原本看似怒不可遏的孙权渐趋冷静。
实际上,孙权并非孙策,在孙氏营帐之中,无人能动其心,即便是如今不在营中的周瑜,亦不能。
孙权此刻的平静,乃因其怒并非如表象之甚。
鲁肃自然知道,吕范在江东、在孙权心中,地位颇高,并非自己这种寻常臣子所能及,但鲁肃实际上并不苟同吕范之言。
鲁肃以为,曹操此时还未南下,但终有一日,会图谋并吞荆、扬二州,从曹操要求孙权遣质入朝就能察觉出来一二。
孙权身为江东之主,不回师以防曹军,却于江夏郡内外虚耗粮草,实乃非智之举。
江夏黄祖不足为虑。
孙翊之死,虽令人扼腕叹息,但亦不失为退兵之良机。
所谓哀兵必胜,此时退兵,非但不损士气,反能激全军同仇敌忾。
正当鲁肃心中筹谋如何反驳吕范之际,忽见一小校疾步入帐,向孙权单膝跪地禀报:“禀主公,营外有一人,自称南阳诸葛孔明,请求入营吊唁三郎君。”
闻有人为孙翊吊唁,手持长剑的孙权不禁一愣。
在他印象之中,自家三弟似乎并无姓诸葛的友人朋友。
南阳诸葛孔明?
孙权细细品了品来者名姓,旋即醒悟此乃何人。
这不就是新野刘备的谋士嘛!
于是孙权即刻掷剑于地,复坐原位,向那小校挥手示意道:“有请。”
鲁肃亦熟识诸葛亮之名,初闻其至,便疑其为张昭府中宾客诸葛瑾之胞弟。
忆及建安五年,诸葛瑾因中原烽火连天,避祸于江东。
时孙策已逝,其弟孙权执掌大权,孙权之姊婿曲阿弘咨,偶遇诸葛瑾,惊其才学,遂向孙权举荐,与鲁肃等共为讨虏将军府中上宾。
鲁肃对诸葛瑾颇有好感,不同于那些南迁之名士,常轻视本地寒士,诸葛瑾性情温文尔雅,对待吴郡本土人士皆以和善相待。
思及来者,若为诸葛子瑜之弟,鲁肃不禁眼眸微眯,今日之局,恐将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