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影厅的灯光熄灭了,电影拉开了大幕。
……
沉船“泰坦尼克号”的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泰坦。
泰坦神族和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众神争战失败,后来被囚禁放逐在深渊地狱中,许多人认为“泰坦尼克号”沉没也和这个不吉利的名字有关。
当然,这是典型的马后炮。
《泰坦尼克号》这部传奇电影本身更多的与詹姆斯·卡梅隆息息相关。
当年这个加拿大人,由于拍过《终结者》系列、《真实的谎言》等几部叫好叫座的大片,一时间呼风唤雨、拥者成众。
而私下里,詹姆斯·卡梅隆是个潜水发烧友,一直对八十多年前沉于大西洋底的一艘破船倍感兴趣,曾潜下去拍了几个片段,便兴致勃勃想要搞成纪录片。
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纪录残骸多没劲,我们还原它的辉煌,来它一个催人泪下的沉船故事!
詹姆斯·卡梅隆一听言之有理,立即勾连了一番。
因此,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派拉蒙影业,联手凑了詹姆斯·卡梅隆
1亿3500万美元,拿来交给这位尽情败坏,于是一部电影就此开工,它的名称几经更改,最终定为《泰坦尼克号》。
这部影片最终的拍摄制作过程长达五年。
回到1997年5月,彼时仍处狂拍阶段的《泰坦尼克号》北跑加拿大、南奔墨西哥,上窜下跳鸡飞狗叫,不仅把1亿3500万银子花了个精光,越看越不靠谱的卡梅隆还不断要求追加投资,同时保证这将是一部绝佳影片。
最终派拉蒙被卡梅隆搞怕搞虚了,没敢跟投,福克斯骑虎难下,咬牙又追加了6500万美元,使得该片的投资达到当时影史史无前例的两亿美元。
1997年10月,电影因为后期延长,推迟上映。
华尔街的专家特别计算了一番,结论是此举将导致影片收入骤减、血本无归。
连福克斯自己人都公然喊出,影片票房前景将是“一场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沉船本身的灾难”。
1997年11月,关于败家导演卡梅隆无节制花钱的争论仍如火如荼,当月《泰坦尼克号》在东京电影节上首映亮相,被媒体们幸灾乐祸地形容为“场面冷清、门可罗雀”。
12月19日,《泰坦尼克号》在北美上映,媒体评论纷纷出炉,虽然《今日美国》拍手叫好,《纽约时报》称之为“多年来唯一一部堪与《乱世佳人》媲美的杰作”,但以《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首的大多媒体并不感冒,而且口径无比统一:这电影真他妈值两个亿吗?
而观众怎么个反应呢?
周一票房数字出炉,结果仍然让人灰心——三天累计收入2760万,还不及前一周《惊声尖叫3》的3300万,而后者的成本仅是它的八分之一。
福克斯的发言人连忙说,我们在海外还赚了500万呢,当即被人传为笑柄。
这一天,福克斯的高层也许在想,我们终于创造了一部比《埃及艳后》更臭名昭着的赔钱电影——枪击和跳楼,哪种死法更体面?
只有始作俑者——自愿降薪垫钱的詹姆斯·卡梅隆不以为然,他在等待奇迹的出现。
奇迹真的发生了。
《泰坦尼克号》第二周全周狂收了6000多万,第三周更高达7000多万,实现了开今辟古的票房逆增长异象。
第二年1月,大家很高兴地发现《泰坦尼克号》海外票房果然不俗,因而为其成绩仅仅低于高不可攀的《独立日》而弹冠相庆。
显然,他们太容易满足了。
影片继续以每周不少于2000万的票房收入坚挺着,1998年1月27日,《洛杉矶时报》小心翼翼地说,《泰坦尼克号》很可能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人们对此将信将疑,仍在拿史上某某影片来类比。
但是三月以后,全世界人类对《泰坦尼克号》一刻不停的票房长势终于彻底麻木:这个星球上,再也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与之相比了。
《泰坦尼克号》就这样应全世界影迷哭着喊着要看的需求,冬春夏秋、不知疲惫地行驶了长达281天,创下北美上映天数之最。
更骇人听闻的是它的终极票房:美国国内6亿美元,全球18亿美元,创造影史纪录,直到多年后被卡梅隆自己拍的《阿凡达》以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打破。
《泰坦尼克号》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