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空。
“那八股取士呢?”
待冯建话音落下之后,陈建国开口询问着他。
八股文,八股取士,这在他们小时候的教科书上都清晰的记载着,八股文过于形式化,限制了考生的思维,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八股取士,先说八股,也就是八股文。”
“八股文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宋朝!八股文的雏形是宋代的经义,北宋王安石变法!”
“科举以经义取士,主要考察士子对《诗经》《书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书义旨的阐释和发挥。”
“王安石变法后来失败,许多都被废除了,但关于科举这方面的变法,旧党执政后,实行的“兼收”或“分立”制度。”
“维持了诗赋与经义在宋代科举体系中的平衡,将进士科分为诗赋进士和专经进士,二者首场皆考经义。”
“这就是最早八股文的雏形。”
冯建的手缩了回来,慢慢敲击着座椅的扶手,随后继续给众人讲述道:
“宋宁宗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朱熹的《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被立为官学教材。”
“这是理学第一次被正式立为官学。”
“之后南宋灭亡,到了元朝元仁宗,重开科举的时候,正式将朱注四书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科举考试的科目范围。”
“确立了初场以《四书》和《五经》为内容的考试。”
“《四书》考明经、经疑,《五经》则考经义。四书已经上升至与五经对等的地位。因为经疑从四书内出题,故又称“四书疑”“四书疑问”。”
“那洪武年呢?”
陈建国接着追问冯建,心里越来越好奇。
“洪武年?洪武年是初场考《四书》《五经》义,考试的文体形式则是“略仿宋经义”。《四书》义“二百字以上”、《五经》义“三百字以上”,单从字数上而言,即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洪武二十四年,则又从体式结构上进一步简省,规定“凡作《四书》、《经》义,破承之下便入大讲,不许重写官题”。”
“许多人认为是朱元璋把八股文抬了上来,并且为了保证王朝的永久延续,还规定了题目,但并不是的!”
“永乐朝至景泰朝是八股文的正式萌芽时期!”
“天顺朝至弘治朝是其成熟完备时期!”
“而且“八股”并非固定或法定的文体程式。明代官方从未规定科举考试的四书文必须写成“八股”格式。”
“在有关明代四书文的选本中,相当多的作品并不具备真正的“八股”格式。”
听到这里,众人有些惊讶,明朝竟然没有规定四书文必须写成“八股”格式?
在他们的潜意识认知里,都以为是明朝开始固定格式化的。
但回头一想,他们竟然想不到这个来源到底是哪里?只觉得应该就是明朝!
“而且你们可能还认为明朝的八股文选题都很固定,怕士人胡思乱想,肯定把范围也给圈定死了。”
“但也不是!”
冯建轻轻摊了一下手,脑海中回忆着关于明朝八股的知识,接着讲述道:
“明代八股文的形态呈现出极强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它既接受来自官方政策或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接受来自社会文化、尤其是士风文风的影响,对于后者的敏感性甚至要远远超过前者。”
“而人们更为经常地提及的“八股文”,则不过是四书文的俗称而已。”
“在明朝的中后期,因为前人写的太多,许多主考官看着没一点新义,底下的风气快速转变。”
“唐宋古文法度的引入是最早的,但被再次写烂了之后。”
“下面的士人又开始寻求通变之道,士人或引心学、禅学入八股。
“或讲求格法的巧妙变幻,或引俗字方言入八股,或走上复古主义宗法秦汉的道路,不一而足。”
“在隆庆、万历时期的八股文坛,“心学入八股”流行于前,“俗语入八股”“机法”“凌驾”等文风盛行于后。”
“至天启、崇祯年间,“诸子入八股”又形成一股大规模潮流。”
“崇祯四年辛未科黜落了大量根柢程朱且谨守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时期法则的八股文,而弋获了大量不轨于义理的“纵横充斥”之文。”
“可以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