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烟炮坊被人点燃了,附近的百姓正在四散逃离!”
“南城起火了,一群身份不明的混混、无赖趁机作乱,京兆尹府已经派人镇压了,但是根本控制不住!”
“北城也有暴民发起暴乱,大理寺的人被活死人拦下,迟迟不能处理!”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入皇宫,震颤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然而,那位在北离国中权倾一时的皇帝陛下,却仍悠然自得地练习着书法,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他甚至还让一旁的李公公品评他的字迹,那份从容与淡定,令人难以置信。
此刻,即便是李公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与不安,他的双手紧握成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陛下,外面乱成这样,说不定会有刺客趁机行刺,何不速召大监与洛副都统……?”李公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恳求。
太安帝轻轻一挥衣袖,打断了李公公的话,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仿佛早已洞察了一切。
“世事如棋,局局新。正所谓‘不破不立’,即便孤今日真的命丧于此,那也是天命所归,无可更改。”
天命所归?
李公公袖中的手不禁微微一颤,心中的忧虑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自古以来,又有哪位帝王会轻易相信天命?
追求长生不老者比比皆是,更何况如今局势动荡,风雨飘摇。
见李公公如此失态,太安帝也失去了继续练字的兴趣。
他缓缓起身,绕过屏风,穿过曲折的走廊,最终停在了门前。
门外,细雨如织,寒风刺骨,仿佛连老天爷都在为这乱世而哀鸣。
屋内,烛火摇曳,带来一丝微弱的温暖,却难以驱散心中的寒意。
“你且说说,今夜这场动乱,究竟是孤哪一个儿子所为?”
太安帝的声音低沉而富有深意,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
李公公闻言,浑身一颤,背后的冷汗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他的双腿一软,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回答道:“陛下洪福齐天,几位皇子更是德才兼备,谦逊有礼,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定是陛下多虑了!”
望着李公公伏地叩首的模样,太安帝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弯下腰来,将他搀扶而起。
“你跟随孤多年,对孤的儿子们也应该有所了解。德才兼备?哼,若孤真的有个万一,最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争夺这皇位的,就是你所说的谦逊有礼之徒。”
太安帝的目光在这一刻变得异常深邃,犹如能够穿透重重迷雾,直视人心最幽暗的角落。
他轻轻拍了拍李公公的肩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愁与苍凉
“孤这一生,南征北讨,方筑就北离这万里河山,却也深知权力的漩涡足以吞噬人心,让人迷失自我。”
“朕的几个儿子,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计,这一点,孤心里清楚得很。”
李公公闻此,心中五味杂陈,深知这位帝王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内心早已是惊涛骇浪,翻腾不息,故而不敢再轻易言语。
帝王之心,自古深不可测,而太安帝的深沉与多变,更是世间少有。
长久的沉默后,太安帝的眉头微微蹙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东城那边,为何至今未有消息传来?”
李公公闻言,心中惊疑交加,抬头望向门外,心中暗自盘算,按说此时早该有消息回报了。
正思索间,一名禁卫搀扶着一名浑身浴血之人踉跄而来。
“陛下,东城……东城已失……”话音未落,那人便气绝身亡,头一歪,倒在了禁卫的肩头。
太安帝的眉头紧锁,双手在背后紧握成拳,显然,这个消息对他来说,亦是沉重难当。
“查!”他低沉而坚决地吐出一个字。
禁卫连忙应声,扛起尸体,匆匆向外奔去。
太安帝凝视着雨幕,耳畔传来皇宫之外的嘈杂与纷乱,让他的心神难以安定。
“陛下,是否召琅琊王入宫?”李公公突然又问道。
太安帝猛然转身,仿佛才忆起还有这么个儿子:“他此刻身在何处?”
“依琅琊王的性情,此刻要么在行馆,要么,便在御史台。”李公公恭敬地回答。
太安帝陷入沉思,他的视线缓缓移向御史台的方向,心中默默权衡着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