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割的时间,也差不多在半个月后。
因此稻田排水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往年也就是正常排水。
但是今年可不一样了,沈家村有几户八成的农户都养了鱼。
因此家家户户都在等着排水收鱼。
将稻田排水口打开,稻田里的水流顺着排水沟渠流出,稻田中鱼也渐渐游到排水口。
林县令的马车一大早就停在了沈家村的门口。
村中人更是兴奋,没想到县令大人都来看他们村收鱼,这是何等光荣体面的事情啊。
林县令也高兴,这沈家村果然是民风淳朴,一路走来,百姓都是夹道欢迎。而且林县令也感受到了沈家村人是真的爱戴他的那种欢迎,而不是因为敬畏才假装出来的热情。
毕竟林县令都派着官兵来保护沈棠的田地,而且还严惩了钱家族长,在沈家村村民眼中,林县令那可是大大的好官啊。
“县令大人,要不上我家喝点水吧!”
“大人,今日是来看稻花鱼的?不如上我家吧,我家有十亩呢!”
说话的是满仓叔,种植面积在沈家村也是前三的大户人家。
“你们别想了,大人一定是去东家那看看的吧。”
有村民笑着开口,看到林知县点点头,更是兴奋。
瞧,县令大人说他说的对。
沈棠一家早就在村口等着了,看到林县令如此受欢迎也很高兴。
毕竟一个好官,不管是在哪里都会得到百姓的爱戴。
虽然林知县由沈棠作陪,但是一路上也跟碰到的村民聊聊家常,谈谈今年的收成估计会如何。
这下,林知县在沈家村村人的眼中更是多了一个亲民的标签。
沈棠家中只有虽然只有两亩地,但是今日,全家都去了田中。
稻田的排水口一般都设在田埂边上。
林知县走到稻田里,因着沈棠家的稻子多又大,掩盖住了稻田内的景象。
林知县小心扒开几颗稻子,果然在水田中央看到了鱼游动的身影。
随着一声锣响,沈家村的稻田齐齐挖开一个排水口。
沈大山挖开排水口,稻田里的水随着排水口流入沟渠。
柳氏和沈大山将竹篓抵在排水口。
竹篓是带着镂空的孔,水可以从孔中流出。
“鱼!”
小秦彦惊呼。
果然随着水流,不少鱼都已经游到了稻田口。
随着水流落入了竹篓中。
沈家村的稻田里,想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这鱼好大呀!”
沈棠看着这竹篓里的鱼也很是高兴。
稻田养鱼计划成功!
“大人,这稻田养鱼我觉得可以推广开来,不仅仅是我两亩田适用,今年多亏族人信任,村中上下许多人家都养了鱼,皆成功了。”
林知县看着这满田地的农户,手里皆是捧着捉到的鱼。
“如果推广开来,不仅可以改善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饭桌上也多了些油水,吃不掉的,也可以用来卖钱,极好。”
林知县在看到稻花鱼的时候就已经想了许多,如果把这个法子推行出去,不知有多少农户受益。
林知县看着沈棠,只觉得这沈棠这个十多岁的女孩儿,明明只和他女儿差不多的年纪为何能这么出人意料。
从香皂到诗集,从亩产千斤的稻子再到稻田养鱼。
桩桩件件都不像是一个年轻姑娘能做到的事情,但是确实是发生了。
他也暗中派人调查过沈大山一家。
沈大山为人是出了名的靠谱,柳氏也是个遭了灾才到沈家村的女子。
而沈棠更是痴傻近乎十年才好全。
林知县只能把这一切归为天意,是沈棠经过了老天爷的考验才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和气运。
林知县也来了趣味,也不嫌泥脏,亲自动手抓了两尾鱼。
与民同乐。
历时半天,接近正午时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已经收得差不多了。
除了几户良田众多的人家还在田中收鱼以外,其他人家都已经回家。
沈棠家只有两亩地,收完早早就已经回家了。
早前沈棠在自家田中放了一百六十尾鱼,如今收获一百五十六条。
沈大山特地找了一杆秤,足足有百斤重。
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