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兄弟反目
原来的敌人解决了,自己人的内部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哲学书上说得对: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仅主次矛盾之间可以转化,人民内部矛盾也可以转化为敌我矛盾。昨天的朋友兄弟,一觉醒来,也可能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宇文觉正值少年,刚毅果敢。他不想老受宇文护的摆布,于是就想干掉这个堂兄。
估计这孩子胆气有余,智谋不足,这方面他显然不如人家康熙。康熙多能存住气啊!为了扳倒鳌拜,人家装成没心没肺的懵懂顽童,整天领着一帮孩子玩得昏天黑地,而真实的心机却深藏不露,这样就迷惑了鳌拜。鳌拜还把这位小爷当作没心没肺的顽主,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康熙就趁鳌拜大人不在意的时候,突然出击,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就把这个权倾朝野的权相置于死地,从而达到了夺权自立的目的。
宇文觉显然不够沉稳,还没出手就被宇文护发觉了。宇文护什么角色,杀人不眨眼的狠主!于是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废掉宇文觉,随即又把这孩子处死了。再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明帝”。
宇文毓是够英明的,机智聪敏,有见识有肚量。皇上一有能耐,权臣就害怕了,反之,亦然。这是定律。对于宇文护来说,他需要一个听话的乖顺的皇帝,哪怕这个皇帝有点智障或者就是个脑瘫。而一个聪明的、机智的皇帝会让他感到不自在,让他夜里睡不踏实。他预感到早晚有一天宇文毓会给他翻脸,到那时候别说做官了,估计连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想到这里,宇文护对未来有点恐惧,当然他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他就使了个阴招:买通御膳房的厨师李安,偷偷地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按书上的说法,这家伙不只一次下毒,估计家里藏的毒品不少。
这明帝吃了之后就大病不起,他知道自己被宇文护算计了。去地狱报到之前,他拼着全身力气当众口授遗诏,让弟弟鲁公宇文邕继位。
明帝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接班呢?他自己的解释是:“我儿年幼,不能负起治国的大任。”
我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看出了自己的这个大弟弟的沉稳和坚韧,能够弘扬帝王大业。宇文毓谥号为“明”,人家的确有知人之明。如果他让自己的儿子接班,估计阴间可能就会多一个短命小鬼。
他的“明”还表现在他没有公开揭露宇文护的阴谋,从而保持了国家的暂时稳定,为羽翼未丰的宇文邕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因为明帝是当众大声地口述遗诏,所以大家都听清楚了,明帝是让宇文邕接班,宇文护就不好自作主张,只好顺水推舟,把宇文邕推上了帝位。这就是后来的周武帝。
宇文邕为人宽厚,大度,遇事不争,这也是宇文护能够容忍他的原因。
如果说明帝对了,那么宇文护就错了。
宇文护着实看错了,宇文邕不是他的玩物,而是他的掘墓人。
五六一年正月初一,北周改换年号为“保定”,任命大冢宰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一职务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同时规定:凡属军队的征发调动,非得有宇文护的批准文书不可;而国家事务无论大小,都必须先由宇文护裁决定夺,然后才能奏闻皇帝。
什么叫“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凌驾于中央之上”,看看宇文护的所作所为你就明白了。
宇文护的府第配有警卫部队,人数远远超过宫廷。因为有宇文护这棵大树罩着,他的儿子和僚属们也都一个个狗仗人势,在外面恣意横行。士民都深以为患,大臣也心怀不满。但惧于宇文护的权势,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宇文邕一直装聋作哑,对宇文护的胡作非为也是听之任之,不理不睬。
装聋作哑并不是真的聋了,哑了,宇文邕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干掉宇文护!
书上记载,这个宇文邕孔武有力,沉毅多智。此人最大的长处就是沉稳,隐忍,所以宇文护让他做了十多年的皇帝,但宇文护最终也没有看透他的心思。宇文邕平时处事低调,深藏不露,别人无法猜测他的深浅。这属于韬光养晦的策略。当然,杀人的事情,特别是杀手握大权的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如果杀人不成,弄不好还会丢了自己的脑袋。宇文觉的失败就是个例子。有前车之鉴,宇文邕不能不加倍小心。
为了确保成功,他找到了卫公宇文直,他是自己的同母兄弟,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还有,此人原来和宇文护关系密切,后来因为打败仗被免职,从此和宇文护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