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初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这一游击战术的核心也就是“袭扰”二字。
三、交好邻邦,以静制动。
他解释说::“大周疆土,跨据函谷关和黄河,暗蓄席卷天下之神威,持有高屋建瓴之优势。太祖上受天命,使万物更新,因此二十四年之中,得建大功。向南平定长江、汉水,向西平定巴郡、蜀郡,边境以外无可忧虑,黄河以西也已平定。只有赵、魏,偏偏阻塞不通,正是因为我们三面多有战事,才没有余暇东征,于是使漳河、滏水的游魂们苟延残喘到今日。从前勾践灭亡吴国,尚且等待了十年;周武王乘乱起事,还不得不两次举兵。如今倘若存下待时之心,坐等时机,微臣以为还应与邻邦交好,申明盟约。安定人心,和谐外交,互通贸易,恩惠工匠,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是长治久安之策,可坐观对方被我吞并。”
评:打仗嘛,除了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还要有一个良好的于己有利的外部环境。我们看到秦灭六国之际,也是先派出张仪、苏秦等人,出使各国,拉帮结派,煽风点火。要打邻邦,就要结交远国。许以金钱,许以城池,许以土地,许以美女。远交近攻,让他们跟自己站到一起,至少不跟着添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出师的胜率,达到预期的作战目标。
现在我们看到美国打击阿富汗,打击伊拉克等等,都是联合一大帮国家群殴。有的人就会感到奇怪: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打一个几乎没什么还手能力弹丸小国,至于拉这么大的架势吗?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
上奏后,武帝从善如流,很快派出一批批外交使团,携带丰厚礼品访问各国,展开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攻势。
当然这只是演戏,武帝不断向国际社会挥动橄榄枝,然而一回到家里,就狠命地磨刀。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武帝感到刀磨得很锋利了,就公开撕下了和平的伪装,开始大举入侵齐国,历经两次征战终于扫灭齐国,平定了太行山以东地区。其步骤方法以及最终结果,同韦孝宽的原先的设想完全一致。至于灭齐的经过,这个我们在《武帝灭齐》里已经做了详细的描述,不再重复了。
人才啊,这就是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
所以我们讲,韦孝宽不是一般的武将。人们常用“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来赞美诸葛亮的才干,这样看来,韦孝宽绝对有孔明之才。
正因为有才,朝廷才一再重用他,年近七十了还不准他退休。现在我们建立的退休制度非常好,表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也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让一些很有才能又想发挥余热的人离开岗位,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建德五年(五七六年),武帝东征,经过玉壁,视察这里的防御工事,十分感叹赞赏,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工事修得好,只是一个方面,能守得住才是硬道理。当然,你也可以从修筑工事这个细节上,看出一个指挥官的才能。
朝廷认为玉壁是交通紧要之处,除了韦孝宽无人能够镇守,所以他要求退休的事情就被无限期地搁置了下来。朝廷也给了他很高的政治待遇,任命他为大司空,出任延州总管,升上柱国。
大象元年(五七九年),韦孝宽又被任命为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徐州总管。
当然,在韦孝宽的军事生涯中,还打过许多精彩战役,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因为我们马上要欣赏他和尉迟迥之间的精彩对决。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