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
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个人出场——“敦煌戍卒”史万岁。
史万岁现在的身份是敦煌一个普通士卒,准确地说,他连个普通士卒都比不上,为什么?因为此刻的他是戴罪之身,因犯罪被发配到敦煌当戌卒。但他原来可是个有身份的人物。被贬之前,人家可是上大将军,在朝中军中,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关于这个人,我们后面还要介绍,这是他在本书中的第一次亮相。
一天,他自告奋勇来到窦荣定军营,请求到疆场效力。窦荣定早就听说他骁勇善战,见到后非常高兴。
二十五日,双方排好阵势,还未交战,窦荣定派人对突厥说:“两国交恶,士卒何罪而使其丧命沙场?不如今天我们双方可各遣一名壮士以决胜负。”
那意思就是说,打仗又不是什么好玩的,一打起来就要死很多人,为了减少伤亡,又能决出胜负,我们不如各派一名代表,来个一对一的决斗。
突厥很快同意了。不能不同意,不同意会被人家瞧不起。
于是派出一名骑将挑战。这边出马应战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敦煌戍卒“史万岁”。
双方纵马对驰。
速度太快了。如疾风,似闪电。
以至于双方观战的士兵还没有看清楚是怎么回事,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突厥骑将的马还在奔跑,但马背上已经没人了,而史万岁手里则多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可汗大为吃惊,不敢再战,于是请求与隋军议和,引军退去。
在两军紧张对峙的时刻,长孙晟又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攻势。
他当时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派人对阿波可汗说:“沙钵略可汗摄图每次率军侵犯,都能获胜,而你刚率军入侵,很快就失败而归,这是突厥的耻辱。再说摄图与你的兵力本来势均力敌,如今摄图经常获胜,为国人所崇敬;而你却一败再败,成为国家的耻辱。如此,摄图必然要把罪名加在你头上,实现他长期的宿愿,灭掉你阿波可汗所占有的北方管辖区。希望你设身处地为自己考虑,你能抵御住摄图吗?”
阿波可汗一听此言有理,就派使节来到隋军中请教解决办法。长孙晟又传话给他:“现在达头可汗和隋朝联合,摄图无法控制。阿波可汗为何不依附于大隋天子,连结达头可汗,合兵壮大自己的势力,这实在是保全自己的万全之计。这难道不比丧兵负罪,屈就摄图,被他侮辱杀戮好吗?”
阿波可汗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长孙晟说得对,就派遣使节随长孙晟入朝请和。
沙钵略可汗素来嫌忌阿波可汗骁勇骠悍,他自白道败归途中,听说阿波可汗与隋朝交往,于是先期回国,举兵掩袭北边阿波可汗的辖区,大获全胜,并且还杀了他的母亲。
阿波可汗还军后,没有地方可以安身,于是向西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勃然大怒,就派阿波可汗率军东进攻打沙钵略可汗。阿波可汗原来辖区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时间不长,就聚集了将近十万的骑兵。
力量大了,阿波可汗就与沙钵略可汗交战,多次将他打败。突厥贪汗可汗一向交好阿波可汗,后来沙钵略可汗打败了贪汗可汗,贪汗可汗投奔达头可汗。沙钵略可汗的堂弟地勤察,因为不满沙钵略可汗,就率领部归降了阿波可汗。
怎么样?这一段有点象绕口令吧,那就多读两遍吧。
于是几方互相攻打,用兵不断。作战之余,都各派使节到长安向隋朝请和求援。对此,隋文帝都不答应。
干嘛答应?答应才怪呢。
隋文帝要的就是这是这种结果。只有他们之间互相攻伐,大隋北方的边患才能解除。
突厥因为内讧,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暇侵犯隋朝。书上记载:隋军两败突厥,此后,突厥众渐衰,称臣于隋,不复为害。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长孙晟这个著名的挑拨专家。
————历史原来可以这么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