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英雄末路(3)
得知李密前来投奔,李渊大喜。为表真诚,李渊先后还派出几拨人马前去迎接。李密的心情也逐渐好起来了,他高兴的对部下说:“我曾拥有百万之众,一朝脱去战袍,归顺李唐,自会影响一大批人。崤山以东几百座城镇,知道我在这里,都会来归顺的。这样算起来,我的功劳也不小,唐公还能不给我安排一个要职吗?”
我们说李密是一个造反家,但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的想法实在太天真了,李渊断不会按照他的套路出牌。
初八,李密到达长安,并没有受到预期的高规格接待。他的伙食极差,手下的士兵甚至接连几天没饭吃,众人心里颇生怨气。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时的李密已经是虎落平阳,再怎么抖擞也没有威风了。而李渊如此慢待他,估计也是为了要先杀杀他的性子。不久,李渊就封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赐他邢国公的爵位。李密没能满足原来的期望,大臣们大多又轻视他,有些掌权的人还向李密索取贿赂,李密内心很不满意。李渊虽然没有让他割土封王,但对他还是不错的,不仅以弟称之,还将自己一个漂亮的小表妹独孤氏嫁给他。
但李密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李渊给他的待遇远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因此整天郁郁不乐。大朝会期间,李密作为光禄卿要给皇上献食,这件事让他很受刺激。他深深以此为耻,其实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你过去是开元建国,也算一国之主,自有臣下向你顶礼膜拜,奉酒献食。但现在不同了,你归顺了李渊,成了人家的臣子,你就得尽臣子之礼。李密恨恨不平,退朝后,就把自己的心事悄悄告诉了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王伯当早就窝了一肚子火,就趁机挑唆李密说:“天下的事情都在您的掌握中。现在东海公徐世勣在黎阳,襄阳公在罗口,我们在黄河以南的势力还是很大的,为何要在这里长期寄人篱下呢?”
李密听了,心眼就活动了。于是就打算寻机出逃,另谋它途。他向李渊献策:“臣空受荣宠,安坐京师,不曾报效国家;山东之众都是臣过去的部下,请让臣前往山东收抚,凭借国家的威力,取王世充不过象拾地下的草芥一样!”
李渊听信了李密的话,就准备派遣他前往山东做收服工作。但也有精明的大臣看出李密的心思,就劝谏李渊:“李密狡猾好反,现在派他去山东,犹如放鱼于泉,放虎归山,肯定不会回来了!”
对此,李渊倒是信心百倍。他说:“帝王自有天命,不是谁都能取得的。假如他此番叛离,就象用蒿子作的箭又射到蒿子里,不值得可惜!现在让他们互相争斗,我们可以坐收渔利。”
二十九日,李渊下诏,派李密往崤山以东,收服他尚未归附的余部。李密请求带走贾闰甫,李渊也答应了。临行前,李渊还设宴招待李密,并让他和贾闰甫一起登上御榻。席间,李渊说:“今天,我们三人同饮以表同心,望二位好好建立功勋,不负我意。大丈夫一言既出,千金不易。实话告诉二位,这次派兄弟前往山东,朝中确实有人反对。不过我以为,我们兄弟情深,不是别人能够离间的。”
李密、贾闰甫再三拜谢受命,李渊又派王伯当和李密一同前行。
李渊嘴里如此说,但心里还是犯嘀咕,所以只让李密带走一半人马出关,余下的一半留在华州。长史张宝德本该随军出行,但他害怕李密叛逃,自己会受牵连,于是就密奏李渊,说李密必叛。李渊看到张宝德的奏章,就后悔原来的决定。于是派人给李密下诏,让他一人火速入朝,接受新的指示。
李密行至稠桑,接到敕书。他对贾闰甫说:“李渊派我去山东,现在又无故召我回去。他曾经说到朝中有人反对我东去,看来这话起作用了。我现在如果回去,一定难逃活命,不如我们现在就反了。先攻桃林县,夺取准备粮食,再北渡黄河。等消息到了熊州,我们已经走远了。假如能到黎阳,大事就算成功了。您以为怎么样?”
贾闰甫说:“主上对待明公甚厚,何况国家的李姓,符合图谶,天下最终要归于一统。明公您既然已经归顺了,就不该再有别的意图。再说,我们这里离唐军并不遥远,如果我们早上起事,他们的军队晚上就能赶到。即使攻陷桃林,也没有时间招兵买马。一旦被称为叛逆,谁又能跟随我们呢?我为明公您设想,不如暂且按朝廷的命令行事,以表明根本没有异心,那些谣言也就自然不起作用了。您再想办法出关前往山东,到时候再慢慢考虑怎么合适。”
很显然,贾闰甫是不赞成李密反,特别是不赞成他在这个时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