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日军第33师团果然如预料般地行动了起来。他们以机械化部队为先锋,沿着缅北无人区边缘开辟道路并发起攻击。在迪格博伊以东,靠近印缅边境的地区,日军与71师的搜索队遭遇,并展开了激烈的交火。71师副参谋长高记桂亲率特务团和101团,顽强地阻击着敌人的进攻。
与此同时,缅北的游击第一纵队接到了命令,从葡萄地区出击,开始在日军第33师团的沿线进行伏击和骚扰作战。
郑洞国等人并没有对日军第33师团通过缅北无人区大规模进攻印东北地区感到担忧。因为要实现这样的进攻,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等到那时,通过空运抵达的第50师必然已经部署到位,可以沿着迪格博伊、雷多等防线,与71师一起形成坚固的防御阵线。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完全有可能将进入印度的日军一举歼灭!
日军这种不同寻常的同步行动,引起了郑洞国的高度警觉。经过深思熟虑,他开始重视起黄伟之前提出的建议。于是,他与梅利尔迅速展开了简短的商讨,并果断下达命令:要求黄伟率领200师立即乘坐火车火速南下,直抵萨丁。
到达萨丁后,200师立刻接手14师以南铁路沿线的防御任务。而14师则需要继续向前推进,摆出一副准备对乌克鲁尔发起反击的架势。郑洞国这样做,实际上是想借助新14师的反击来试探一下日军北进兵力的真实情况。
黄伟还将接过萨丁以南地区的指挥大权,全面负责指挥200师以及特遣机动纵队(王从戊部)等部队在萨丁一线的作战行动。
此外,梅利尔也会亲自率队南下,抵达萨丁,并兼任萨丁卫戍司令一职。这样一来,包括印军第8师在内的所有萨丁一线的部队都将听从梅利尔的指挥调度。
北线,廖耀湘将负责指挥新22师、71师以及总部各作战单位,东面防御日军33师团、南面防御日军55师团一部北上。
郑洞国本人决定亲自到锡尔杰尔,面见蒙巴顿,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向他阐述。
郑洞国与蒙巴顿的会谈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蒙巴顿一脸不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郑洞国的轻视和对中国军队的歧视。在他眼中,郑洞国这样低等民族的指挥官根本不值得一提。他只认同孙立人、廖耀湘、杨洪等在缅甸作战中出彩的中国军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军人。
对于郑洞国的想法和担忧,蒙巴顿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在他的心里,英印军的战力完全超出中国军,缅甸作战英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这个傻逼搞出来的。英印军无论装备、兵力都高于日军,他认为即使日军集中三个主力师团,以英印军第1、14集团军强大的兵力和战斗力,完全可以将日军摧毁!
蒙巴顿的傲慢让郑洞国感到十分无奈和愤怒,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蒙巴顿的想法,只能尽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要知道,英印军第1、14集团军原本计划是要调往英国本土或北非战场的,因为缅甸作战的失利,才临时派往印度东部。英印第1、14集团军的装备可以说完全按照欧战配置,拥有大量的装甲坦克。日军从实际装备比例来看,显然是弱方。日军居然敢大规模进攻印度,蒙巴顿对此大为恼怒,他让亚历山大将主力集中在锡尔杰尔,就是要此,将日军第31师团等部聚歼!
在蒙巴顿看来,自己组织如此强大了兵力集团,歼灭日军一个师团2万人完全是绰绰有余,他心里很期待日军真的如郑洞国所说,集中三个师团进攻锡尔杰尔,这样,他将一举歼灭日军缅甸主力,趁势收复缅甸,进而反击马来西亚,成为英军新的战神!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一个星期后,日军第55师团112、143联队突然出现在哈夫隆,英印第11师措不及防,日军很快就占领了外围多个集镇和要地。
占有武器优势且拥有坚固防线的英印军以呆板的战术应对日军,而日军经历了数年鏖战,士兵的经验、个人战术能力等完全碾压英印军。日军避开英印军火力优势和坚固地堡,采取迂回、分割等惯用战术,逐次敲掉英印军的各个防御点。
英印军出动坦克部队反击,以维斯克轻型坦克为机动,马蒂尔达步兵坦克为主力正面突击的11师211坦克营30多辆坦克装甲车刚进入日军前沿,立即被日军强大的山炮、九七式反坦克炮围殴。日军的山炮和反坦克炮犹如精准的猎手,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命中英印军的坦克,将它们炸成废铁。缺乏步兵协同的211坦克营很快便全军覆没。
1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