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将借兵剿匪的事情给提了出来,他要看看底下的大臣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经过好几天的讨论,最终决定了“借船不借兵”。
因为咸丰皇帝觉得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清军的战斗力又能减少洋人对大清的影响。
可是人家法国也不傻,为大清出兵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清朝的势力。
若是只借给火器那可就什么好处都捞不上了,于是清政府和法国的商讨不欢而散。
(接下来要说的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他的湘军对于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有着致命的打击)
咸丰二年,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刚刚登上了舞台。
正当他要继续往上爬的时候他的家中却是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老母亲去世了。
曾国藩是一个儒生,所以对于孝道十分重视,他决定回到家中为母亲守孝三年。
可是回到家中守孝的曾国藩却是没闲着,因为咸丰皇帝不让他闲着。
“曾国藩,籍属湘乡,令其帮用办理本省团练乡民”咸丰皇帝亲自给曾国藩下了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是让曾国藩组织团练的,不过曾国藩并不高兴。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这团练是一个地方武装组织,由当地的乡绅资助,官府可以任意征调他们。
用来补官军的不足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编制,政府也不会给你发工资。
曾国藩思虑再三决定还是不干这个差事,因为累也就算了,主要还得罪人况且也没有银子。
他决定以守孝的名字来委婉的拒绝。
可是他的老朋友郭嵩焘听此专门跑来劝导。
因为郭嵩焘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面对自己的老友,曾国藩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老弟,这可不好干啊!……”。
郭嵩焘却是不以为然“老哥啊!有句话叫做乱世带兵啊,况且危难和机遇是并存的啊……,你可一定不要辜负皇上所托啊”。
听完郭嵩焘的话之后,曾国藩彻底动心了。
曾国藩觉得也确实是那么一回事,连那每次都落榜的洪秀全还能有一番名堂,况且是自己呢。
咸丰三年,曾国藩开始了他的“湘军”组织之路。
这个时候的曾国藩一边训练湘军,一边剿灭土匪,由于他剿灭土匪丝毫不留情面。
于是便有人给他起了一个“曾剃头”的称号。
一时间内整个湖南曾国藩的名声大为响亮。
甚至紫禁城的那位咸丰皇帝也听到了些,于是他便给曾国藩赏赐黄马褂。
咸丰皇帝希望自己的赏赐能够让曾国藩更加尽心尽力。
而曾国藩收到赏赐之后也是感动的流泪,因为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只有他心里清楚。
会想到这一路,曾国藩确实是不容易,因为是民团,所以他受尽了地方官的刁难。
因为这些个地广官认为曾国藩的湘军抢了他们的事干。
本来这些地方官剿匪的时候还能从土匪那里收到些好处,可是曾国藩每次都砍头……。
这样一来自己矛盾就上来了。
可是这个曾国藩却没有空搭理他们,他要做的是训练和壮大自己的湘军。
曾国藩心中发誓一定要把湘军训练成一个新军,于是他在招兵的时候多数为纯良肯干的百姓,对于那些个游手好闲的人则是一个都不要。
曾国藩的军队人招好了,然后他又买了火器。
不过他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他又组建了水师,这时候的湘军有着一万七千多人。
这时候的湘军气势无比的大,曾国藩的老腰也是十分的硬。
可是在湘军在刚组建完之时面对的问题却是不少啊。
首先湘军在刚组织完毕之后就被咸丰皇帝下令入湖北和太平军打仗。
可为什么咸丰皇帝会让刚刚组织完成的湘军去和太平军打仗呢?
其实是因为这个时候整个大清王朝已经没有兵力可以调动了,于是咸丰皇帝只能使唤这一支草军了。
可是就是这一支草军第一战便打赢了太平军,不过其实是有着一些运气的。
因为湖北的湘军要回去解天京的围堵,这些个太平军一个比一个心急。
于是就让曾国藩捡了一个漏子。
湖北这一战,曾国藩在咸丰皇帝心中的地位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