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丁宝桢便写了一封恳求问斩安德海的折子四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这个时候就该轮到同治皇帝发力了。
这些日子,同治皇帝载淳在慈禧太后的允许之下开始翻阅一些奏折了,因为毕竟他已经十四岁了,朝中大臣要求皇帝亲政的呼声十分的强烈。
不得已,慈禧太后只能做出一些让步,于是大臣们所上的奏折同治皇帝是有权利来批阅的。
等同治皇帝收到安德海已经被丁宝桢羁押的消息过后,他便开始更加的注重这些奏折了。
因为说不准这些奏折之中就有丁宝桢的奏折,若是被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留中的话,那安德海这个太监就杀不掉了。
也许是老天爷都不想安德海这个太监活下去,因为这一段时间慈禧太后常常因为头疼的缘故将这些个奏折交给同治皇帝载淳批阅。
同治皇帝也是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终于在堆满如山的奏折之中找到了丁宝桢的。
看完奏折之后,同治皇帝就批注了四个字“就地斩首!”。
随后批示便以四百里加急送往山东。
这个时候安德海的生命已经彻底开始倒计时了。
做完这一件事之后,同治皇帝心中感到无比的愉快。
因为最讨厌的人终于死掉了,其次就是他在批阅奏折之中找到了那份“权力”的快感。
自己的一句话甚至是几个人就能决定其他人的生死,这种感觉实在是奇妙……
同治皇帝这个时候对于想要彻底亲政的心达到了顶峰。
镜头猛然一转,画面切换至那阴暗潮湿、散发着阵阵腐臭气息的牢房之中。
只见曾经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权宦安德海,此刻却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全然没了往日的威风。
此时的安德海面色苍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下来,他那双原本充满傲气与狡黠的眼睛里,如今只剩下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一种不祥的预感犹如沉重的阴霾笼罩在他心头,让他感到呼吸困难,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紧紧扼住他的咽喉。
安德海也说不清这种不祥的预感究竟从何而来,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告诉他:这一次,恐怕自己这条小命真要交代在这里了!一想到此处,他便忍不住浑身颤抖起来,双腿也如同被抽去了筋骨般绵软无力。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第六感吧,无疑的是安德海的第六感还是挺准的。
加急的批示很快便传到了丁宝桢这里,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着手明日的问斩了。
因为对于如此恶劣奸邪之人,早一日杀掉就早一日心安,若是拖下去的话说不定出些什么变故呢。
所以丁宝桢才决定明日直接问斩安德海。
次日上午,安德海便被五花大绑的押送到了菜市场问斩。
随着丁宝桢中气十足、掷地有声的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寒光一闪之间,权宦安德海那颗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瞬间滚落在地,鲜血溅洒而出,染红了刑场的地面。
待到安德海彻底断气之后,丁宝桢站在原地,胸膛剧烈起伏着,心中的怒火仍未平息。
只见他紧紧咬着牙关,思忖着:“如此恶贼,仅仅是砍下他的脑袋怎能消解我心头之恨?这也太过便宜他了!”
经过一番思索,一个极其恶毒且能最大程度羞辱太监的主意涌上了丁宝桢的心头——那便是将安德海的尸体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整整三日。
这个决定一出,在场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但谁都不敢出言反对。
就这样,安德海那具无头尸首被高高吊起,任人围观唾弃。
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对着那具尸体指指点点,咒骂声不绝于耳。
而这一切,正是丁宝桢想要看到的结果,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安德海的罪行,让这个作恶多端的家伙永远受到世人的唾弃和谴责。
丁宝桢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的这个举动才能从盛怒的慈禧太后那里保住自己的性命。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安德海的死讯便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
听到安德海死讯的慈禧太后十分愤怒,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他与这个贴心的太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其次丁宝桢等人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自己头上动土啊,是在打自己的脸啊。
长春宫的慈禧太后随即将要下令传唤同治皇帝和恭亲王等人。
因为她不用想就知道这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