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国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 > 第115章 同治皇帝亲政

第115章 同治皇帝亲政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戏说嬴政 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 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 情牵盛世恋歌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我的舰队,在墨西哥湾自由航行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其次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就这么一个儿子,身为独生子自然受尽宠爱,毕竟当母亲的自然都想把最好的给儿子。

后来据统计同治皇帝的婚礼足足花费了白银一千一百万两,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世纪婚礼”。

大婚过后,自然是要逐渐让同治皇帝亲政了。

因为早在同治八年的时候,慈安太后以及恭亲王等朝中大臣便开始以不符合祖制来向慈禧太后施压让她早日撤销垂帘,还政于同治皇帝。

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特别是那些皇亲们害怕,因为他们害怕慈禧成为“武则天”来把他们爱新觉罗的江山给夺去。

随着施加压力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慈禧只好找出一个理由“皇帝典学未成!应大婚后亲政”。

就这样一个理由足足拖了三年的时间。

一直到同治十一年,这一年同治皇帝大婚过后,迫于压力和形势,这个时候慈禧也没有更好的理由了,于是便只好撤销垂帘听政。

虽然说是撤销了垂帘听政,但实际权力依旧是紧紧握在她的手中……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这一天,同治皇帝举行了亲政大典。

当天慈禧太后就正式宣布道“皇帝载淳寅绍正基,至今十有二载,春秋鼎盛,典学有成。决定兹于本月二十六日,躬行亲政,欣慰之余,倍感兢惕。同治皇帝日理万机,当敬念惟天惟祖宗所以托付一人者,至重且钜。只承家法,夕惕朝乾,于一切用人行政,孳孳讲求,不可稍涉怠忽。视朝之暇,仍当讨论经史,探求古今治乱之原,克俭克勤,励精图治。此则垂帘之初心,所夙夜期望而不能或释者也。在廷王大臣等,均宜公忠共矢,勿避怨嫌。本日召见时,业经淳淳面谕。……”。

慈禧太后巴拉巴拉了一大堆,其实就是表明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不放心同治皇帝亲政。

于是便要求那些个王公大臣能够帮衬着些同治皇帝。

两宫太后的懿旨宣读完之后,接下来同治皇帝载淳就可以降临太和殿了,因为在这里所有的王公大臣们早就准备好觐见了。

今日之后,同治皇帝便是名副其实的皇帝,是大清的统治者……

可是同治皇帝万万想不到这些政务并没有早些时日想象的那么好处理。

一会是什么洋人的事情啊,一会又是什么水灾啊等等。

烦恼的的事情应接不暇,不过这个时候的同治皇帝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对于这些烦心事他还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处理的。

因为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治皇帝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勤于政务,并且做出成绩来,那么慈禧太后就一定会高看自己,会夸赞自己,甚至将所有的权力都放出来!

甚至为了讨好太后,同治皇帝还给慈安太后加封“康庆”给慈禧太后加封“康颐”二字。

可是事实证明完全是同治皇帝想多了,因为慈禧太后根本不关心同治皇帝处理这些事情做的怎么样,也不关心所谓的号。

慈禧太后心中所系唯有自己手中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毕竟她曾经深深品尝过权力带来的甜蜜滋味,那种掌控一切、呼风唤雨的感觉令她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如此诱人的权力,她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拱手相让呢?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是同治皇帝,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此时此刻,慈禧太后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焦躁不安。

因为自从同治皇帝亲政以来,他处理事务时竟然从未事先与自己商议,而是一意孤行,屡屡擅自做出决定。

这让一向习惯了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如何能够容忍?

她甚至觉得自己仿佛被忽视和冷落了一般,于是心中的怒火渐渐升腾起来,巨大的落差感徘徊在她的心中。

自此之后,每逢到同治皇帝着手处理纷繁复杂的政务之际,那慈禧太后那双无形的大手总会时不时地出手干扰、牵制于他。

慈禧太后就像一只隐藏在暗处的黑手,总是在关键时刻给同治皇帝载淳制造麻烦,使得他下达的政令难以顺利推行下去。

有时候,同治皇帝精心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刚刚颁布出去,甚至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慈禧太后以各种理由加以阻挠或者干脆直接推翻。

久而久之,同治皇帝发现自己所颁布的那些命令竟然都成了毫无意义的空话。

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想要有所作为,最终都只能是徒劳无功。

这种情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雷欧奈,你也不想我和赤瞳交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