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刘备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五百亲卫,从下邳城出发,城防事务老规矩还是交给陈到,由高顺的五千士兵中调拨一千交给陈到,再加上还有一千暗卫,五百明卫,下邳便有三千五百的守军。
张辽、高顺、郝萌、傅士仁,昨晚在驻地就接到出发开阳的军令,毕竟本土作战,不一定非要在下邳集结过后,再统一出发,谁先到开阳反而能说明这支军队,平时练得怎么样,毕竟行军速度本就是带兵能力的一种。
战车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道辙痕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岁月的长河中,万人行军的场景依旧是震撼人心的画卷。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身穿擎天宝铠的刘备,站在高架上看着自己的军队陆陆续续开进军营,来到开阳城下,有感而发的嘟囔了几句。
旋即对站在一旁的陈群道:“张辽、高顺、郝萌、傅士仁各统一军,你说单从这表面来看,孰强孰弱。”
陈群回道:“张辽驻地最远反而最先到达,可见平时的训练量是多么刻苦。
而高顺与他一同来到开阳,行军途中,不难发现士兵军令严明,不争功不抢战,始终夹带着一板一眼的风气,算中规中矩。
郝萌带兵两极分化,我看他的部下武官脸上总带着威武的高人一等,有些士兵意志高昂,有些士兵却死气沉沉。
傅士仁的军队到达最晚,不过却可以看出,他想第一个到达开阳,只是军队松散,其能力不足统领一军。”
一般人还真不敢点评,刘备本也是随口一问,也不知道陈群哪里来的勇气,反对内阁意见,指出军中大佬的缺点。
刘备装出点了点头的样子。
内心却有所思,如果问陈登,这种理解的回答也属正常,而陈群很少涉及军务,无论他从表面看出,还是早有耳闻,都可以侧面的反映出,陈群对徐州目前的军政生态是非常了解。
不过,傅士仁统兵不行,刘备何尝又不知道,但陈登、糜竺好心推荐的人,刘备哪里敢用,糜、陈两家在政务上,权力已经通天,再插手军务那刘备的命脉不就掐在别人手上了吗,那还不如用傅士仁,至少现在是忠心的。
当然糜、陈一定程度上是没有私心,但还是要防范于未然,加上傅士仁西野大战也是奋勇杀敌,还亲自斩杀了袁术的骑兵统领雷薄。
虽然手底下的骑兵打光了,但如果趁将领没了部下的机会,不让人家统兵,那以后谁还敢卖命。
总不能学电视里民国时期军阀的做法,只看你有多少兵,就给你封多大的官儿。那还不是打起仗来畏畏缩缩,一旦到了后方休整的时候,仗着自己手下有人,就开始作威作福。
随着时间推移,军队已经陆续集结完毕。刘备首先安排士兵们安稳地休养几日,让他们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同时,民夫和工匠们则日夜不停地建造攻城器械,以备攻城进展顺利。
很快,攻城战一触即发。
在军中大帐内,刘备坐在上位,两旁的胡凳上坐满了各军主将,以及他们的副将助手等。
由于军帐空间有限,就显得有些拥挤也是实属正常,此次军前大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攻城计划。
昌豨自称生病没有前来参加会议,不过他倒是派了他的儿子昌明过来,幸运的是,军队依然交由昌明统领,并听从刘备的指挥。
赵云作为最早打到开阳城下的主将,自然第一个发言,何况刘备本来就想听听赵云接下来的作战布置。
赵云也不是扭捏之人,毫不怯场,当着徐州军政大佬的面侃侃道:“目前开阳守军不足四千人,末将认为有三策可行,上策,“围师必阙”给城内敌人留下一条逃走的生路,把臧霸逼出来后再加以歼灭。
中策,四面围攻,三面为佯攻,一面为主。
下策,四面皆为主攻,先破城门者,获此战首功。”
刘备满意的点点头,旋即向众将问道,“按子龙所说选哪策为妥。”
统过兵的都知道,攻城战无非这几种,但由谁提出,由谁决定,懂点事的都知道。
很快众将默契十足的道:“谨遵主公号令。”
“好。”
刘备意气风发的站了起来,“优势在我,就不要在畏手畏脚,四面强攻,让我亲自看看你们带的兵是怎么爬上开阳城墙的。”
“诺……诺……”
开阳城下。
湛蓝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