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路是能走人的。
由此可见这些年来,这帮人开了多少矿,打了多少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铁质工具。
之前的小石洞也扩建成一座山中粮仓,二傻成立了爆破小组,利用硝酸甘油,能非常有效率的开山挖洞。
炸出来的石头,一部分原地扩建密林研究中心防御建筑,剩下的用牛拉车,运回村盖城墙。
密林研究中心依着小河,背靠小石洞,外部围着厚厚的石墙,由早期加入的氏族严格把守,这里的防御程度比河滩村还要夸张。
其他地方的分部,也隐隐有发展成村庄的趋势。
就比如环山原牛牧场,负责在那里放牧的族人,凭着盘骨氏族之前的村落遗迹,仿照河滩村的样式,新建了一座沿湖小村落,不过建材用的都是木质的。
沿江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小码头,它们发挥着驿站的作用,把上下游的猎获,传递运送回村。
在码头值班的村民嫌回家麻烦,开始在那里修建房屋定居。
有些猎手、樵夫,喜欢在那里常住,定期把猎获运回村庄,同时取走一些工具、食物之类的补给品。
发展是好事,但发展同样伴随着问题。
在一切向好的同时,村民间的矛盾日渐增多。
说起来也奇怪,村民们已经好几年没饿过肚子、没挨过打、没受过冻了,怎么就会有矛盾呢?
这也不难理解,就比如挑大粪这工作,每次族长安排人去干,总会诞生出一个充满怨气的受气包。
再说种地这事,人和人不一样,有人出力多,就有人出力少,反正食堂都有饭吃。
认真干活儿的看见摸鱼的,心里就会不爽,这也难免起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