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为何不要陶参军增益的三千丹阳劲卒?”
军议上的时候,陶谦让刘备带上三千丹阳兵,加上本部人马去截断金城和榆中的联系,但是贾诩却示意刘备拒绝。刘备当时遵从了贾诩的建议,但是却依旧不解。如今张温将军让众人休息片刻,刘备自然要问个明白。
刘备军如今算上医者和马夫等后勤人员,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五百人,拒绝三千援军只用本部兵马。应对号称有十万之众的北宫伯玉叛军,确实是有些托大了。
对此贾诩解释道:“丹阳兵虽然精锐,但都是步卒。若是带上他们,我们就只能当道下寨,以阻隔两军。这样,以数千人面对十万大军同样是十死无生。被围之后,若大军不能尽快攻破金城,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此是把我军生死交于他人掌握。”
“那文和,我们又如何才能自己掌握命运呢?”顾南行对贾诩的战略也好奇起来。
只见贾诩拿出了地图,在上面讲解起来。这金城和榆中,有几条路相连。但是,不管是靠近榆中,还是靠近金城的地方,却都有道路交汇的地方。
贾诩手指一指就指向了靠近榆中一侧的道路交汇之处。并告诉所有人那里有一座五泉山,他曾经与人一起游历过。
此处背靠山势,是一个碗形的山谷,周围都是易守难攻的山麓,上面还有大量的树林草丛,不适合进攻。唯一便利的出入口不过半里长短,还是一片适合骑兵进出的平坦地形。
若是在此处下营,那确实是足以固守一段时间。尤其是山谷里有大量的草和树叶,这就省去了携带马料这件事,可以更多的让马匹携带人用的粮食。最糟糕的状况下,也可以固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可是,我们孤军在此地,纵然能够守住,恐怕也无法阻止榆中和金城之兵互相支援吧?”
刘备又问出了一个问题,这地方适合防御,但也意味着对方只要几千兵马往门前再下一个营寨,那他们又如何阻断金城和榆中之间的交通?
“将军,你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这北宫伯玉叛乱,如今主导权却被韩遂、边章两人是逐渐控制。作为盟主,他自然要有些手段。边章和李文候在他身边,助他防御金城。而榆中大胜之后,步卒就已经大多被调动到金城助他守城。反而诸族的骑兵,被他安排到了榆中制衡韩遂。”
“即是说,如今这榆中多是骑兵,缺乏步卒,只能支援粮草和骑兵到金城。我们可以骑兵与他们野战,截断敌军。若是敌军势大就退守,牵制住这些骑兵,也就牵制住了金城和榆中的联系。”
“不错,正是此意。待会儿张温将军必定再问诸将打算,我们可以以此为计划。而金城方向,可以让他自己派丹阳兵去阻拦。一事分二主,更加稳妥。”
“南行觉得如何?我们,以此行事?”
“文和之策甚妙,应当依计行事。”
“好!”
刘备和顾南行回到军营中之后,自然是按照贾诩的布置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此计一出,连陶谦也很满意。毕竟,自己独领一军的军功也比把军队借给刘备更高。
这回,顾南行算是见识到了三国顶尖谋士的水平了。陶谦的计划已经不错,但是那还是基于作战这个基础之上的。
可是,贾诩就已经把敌人的内部人心与关系计算其中,并且把己方的利害关系也算清楚了。甚至,顾南行毫不怀疑,今天晚上贾诩就要找自己讨论如何管理可能俘获的马匹、粮食和俘虏了。
“嗯,这些要要做准备。”
顾南行一边听着军议继续,一边开始心算起来这些数字,以及如何管理……
果不其然,当夜刘备军回营之后。刘备召集众将讨论如何作战的时候,贾诩就提前来找顾南行,向他询问若是掠来韩遂军的战俘马匹钱粮怎么处理。
顾南行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一块小板板,把所有相关的事项都已经计算清楚。根据不同的缴获数量,自己留下多少,发卖多少,献给汉帝多少都算得清楚,而且针对不同的交货类型,如何分门别类管理也做了初步的规划。
“南行,我看就是萧何重生,怕是也不及你啊!”
贾诩一边点头,一边仔细阅读,似乎又在谋划着什么。
“文和,你又想到了什么?”
“没什么,就是在想,这些羌族首领在榆中运送的财物被我们抢了,他们会不会放弃前线倾巢而出。要是这样,金城是好破了,陶恭祖和我们可就有麻烦了。”
“这种自掘坟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