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现在很烦,他自从和刘备军对上之后,就在反复的吃瘪。
从巨鹿到幽州再到泰山,每一次他都被打败。哪怕他觉得自己已经比上一次的自己强了十倍,他依旧不断地战败。
他感觉现在自己就像是一个把一切都放上赌桌的赌徒,他现在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押了上去,可他的对手直到现在还是一副牌没出完的样子。明明只是一支500人的义军,怎么会在这五年时间里,就变成了他坐拥三十万雄兵都无法撼动的对手了呢?
也就是他离开的及时,自秋收之后他就回到了奉高,处理秋收和军粮事宜的同时,也在联系着洛阳和南阳方面。
他作为曾经的郡尉和在各地都活跃过的大贤良师同宗,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以前做郡尉的人脉和洛阳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在黑山军和白波军中的人脉和试图诏安他们的势力沟通。
尤其是,如今洛阳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作为坐拥接近三十万大军的张纯,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得到与自己实力相应的地位。
可惜,洛阳方面实在是没什么消息传回来。董卓对于他这个已经被刘备困住的家伙没有什么兴趣。甚至于他的朋友描述他当时的情景是。
董卓问李儒:“文优(李儒的字)以为,泰山之众当如何?”
李儒答道:“垂死之人何足道?以泰山小郡养三十万军,又为刘玄德十万军马困住,其命不过今冬。”
紧接着董卓又问:“若其投袁氏奈何?而今袁术与袁绍各拥兵十万,再得三十万大军,又当如何当之?”
“主公莫忧,袁氏如今反心天下皆知,刘虞与刘备皆是刘氏宗亲,又岂能坐视?不过视公与袁氏俱为祸患而。只要我等稍加指引,袁氏与刘氏交战起来,便是坐收渔翁之利之局面。”
“那如何让袁氏与刘氏相互交战呢?”
董卓和李儒在这张纯友人面前唱这一出双簧,就是向张纯暗示一件事情,他们不会诏安张纯,想要诏安找袁氏去。
这招引发袁刘矛盾的招数,非常直接的说出来,很符合董卓的风格。
只不过,这对于张纯来说实在是奇耻大辱,简直是和公开说他是个傻子没什么区别。他很想对着李儒骂,这种事情谁看不出来啊?你董卓希望刘备军和二袁的大军先打起来,可别人就是傻子么?
刘备早就和刘虞统一战线,不挑头反对董卓,但是要求董卓去职以安定天下。这一招对于董军这个以西园军等汉帝刘宏留下来的精锐部队为核心组成的军队来说,确实是颇有影响力。
所以他们表明态度的方式就是继续按照此前汉帝刘宏的旨意办事,不承认洛阳之间的变故,要求恢复秩序。
毕竟,西园军等队伍本来就是服务于汉帝的,换成谁执掌兵权,他们并不那么在乎。
要不是袁氏维持着二十万大军在司隶外围,严重威胁着司隶这些士兵的家眷,他们未必会如此坚持支持董卓。
当然,袁氏也是不能同意刘氏这些宗亲的建议。他们可是经过长期准备,打算一举控制天下。要是真的董卓去职,刘氏宗族与外臣共同辅政,那他们管领天下的野心不就成了一场空么?
袁氏如今也是疯狂扩充兵力,招徕各路太守州牧,许诺各种好处和大义,让他们讨伐董卓,否认当今这个汉庭的权威。
更重要的是袁氏要抓住董卓轻易废立得位不正这个口实,号召更多的诸侯加入他们。要知道,只要讨伐董卓的计划成真,汉庭的权威就真的被摁到泥土里,他袁氏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可就稳了!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接纳张纯这些青州人马对他们纯粹是多此一举,还可能沾上刘备的敌意,实在是不划算。
张纯可是看清楚了的,袁氏急着讨伐董卓,让汉庭权威扫地。而刘备和刘虞等刘氏宗亲希望在袁氏的压力下,董卓自行去职,这样汉庭可以恢复一定的威望,由宗亲和外臣共同辅政,恢复过去的秩序。
在这个情况下,想让刘氏宗亲和袁氏先打起来,董卓这计划怕是异想天开了。尤其是随着刘备军秋收之后开始大规模对泰山用兵,履行当灵帝刘宏以及大将军何进的命令。
这摆明了告诉所有人,他不参与洛阳权斗,但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规矩办事,别闹的太过难看。
可是,越是刘备这个态度,对张纯来说就是死局。刘备这个手握重兵,能征惯战的青州牧,是如今董卓和袁氏都希望祸水引向对方的一张鬼牌。
正在被鬼吃的张纯,自然就成为了人见人厌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