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屯兵聊城,鲍信屯兵茌平,以袁氏一门这些人的聪明,又如何猜不出他们的作战思路呢?
袁家四世三公,不说太傅袁隗身边的那些自党锢之祸就已经出名谋士,就袁绍身边的谋士团队也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从荀氏长兄荀谌、名士何隅、冀州的田丰、沮授等人都在袁绍幕府里。至于应邵等天下知名的人物,更是在各郡为袁绍服务。
所以,袁氏的安排几乎就是与刘备军针锋相对,但是他们所派出来的军队数量那可是比刘备军多不少。
袁绍为了此战,与张燕握手言和,给了于夫罗大批粮食。
于是,原本三万袁绍军人马,平添了五千匈奴骑兵,以及两万作为后援的黑山军。虽然说黑山军战斗力堪忧,但是拿来守城或者壮一壮声势还是做得到的。
五千匈奴骑兵,加上淳于琼自北榷场带来的一千五百精锐骑兵。一下子就让袁氏主力拥有了对抗刘备军骑兵的能力,可以说是自黄巾之乱以来,刘备军面对过的骑兵最强的敌人。
有那么多谋士出谋划策,袁绍也知道自己在袁氏夺嫡之争里不占优势,所以这一次在袁氏真正的掌舵人身边,他也希望能够拿出一场漂亮的胜利。
为此,袁绍大军直接进入了清河国,同时威胁渤海、平原和聊城的刘备军。试图寻找战机,一举击破刘备军,再切断幽州和青州的联系。
而另一边,袁隗则从豫州调来了五万袁氏和其他家族的私兵,他们分路前来,都在濮阳集中。
这一路上的损失那真是不计其数,但是袁氏家大业大,这点他们不在乎,而且五万人来自八个不同的士族,也足以说明汝南袁氏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力。
当然,这支部队从一开始就带有示威性质。所以,东郡郡兵两万也被袁隗派驻其中,由于袁隗三子在讨董之战里战死。所以,袁隗派了袁氏旁支里自幼熟读兵书,号称是兵法第一的子弟袁芳统领这七万大军同样是沿河出征,要直取茌平,为他们袁氏立威!
公元190年,也就是刚刚再次改元的初平元年的八月,就在咆哮的黄河边,两支大军是展开了一场证明乱世已经到来的大战。一场为了争夺东郡而展开的,袁氏和刘氏之间第一场正式交锋。
相比于北线,袁绍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在下夏日最热的时节不要行动,征集粮食喂养马匹,操练士兵,把大军屯住清河附近,减少粮草消耗的对峙之策。
南线的袁芳并不想等待,他直接以大军向前进攻。仗着兖州地方官吏对他们大军不敢怠慢提供粮食。
在八月这个河水泛滥的季节,利用刘备军依赖水运,没有大规模进攻的当口,直接是前往鄄城,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控制范县保护自己的侧翼,一路直奔已经公开宣布支持鲍信的东阿城。
当然,这派兵也是有讲究的,汝南袁氏精锐两万人,就分到了占领范县的活计。
袁芳率领两万东郡郡兵作为中军,兖州世家的两万人马作为前锋,其他豫州世家的兵马一万人作为后援。
当然,袁氏并不蠢,他们可是把济北相、鲁相等职位都许诺给了这些兖州世家,并且给军中这些人都升了官。
例如代表高氏出兵的高顺,手中只有一千精锐步兵,直接就被袁芳封了个杂号将军,在朝廷里算品级也到了六百石。
这也是袁氏独特的用人之道了。
(关于高顺的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并州人,一说他是兖州人。这里采信高顺是兖州人的说法。其一,吕布手下其他人例如张辽,在吕布与张邈背叛曹操之前就出现了,可是高顺没有。另一点是,并州出身的人在吕布帐下很多,但都是骑将,高顺的性格和战法都与他们不同。当然具体还有许多文献考据,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有了功名作为奖励,又给他们许诺了获得战功之后的更多机会,兖州世家自己倒也乐得有功劳可以拿。
东阿这地方可是在他们兖州世家的自己人手上呢。此时的东阿令,倒也不是什么外人,正是兖州士族之一的陈氏之人——陈宫陈公台。
相比于追随袁氏的兖州士族,陈宫却决定追随刘备军,以及太守鲍信。这倒不是他多么忠于汉室,而是他出于对东郡出身的士族的前途考虑。
就从袁氏差遣大军进攻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在袁氏心中,自家人大于豫州士族,豫州士族大于其他士族,这显然就是袁氏打算构筑的秩序体系。
当然,这还算是符合当时的价值观,这属于亲亲之举,自然也算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