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敬佩,忙应道:“少爷,您这心思可真是大善之举啊,只是这建学校可不是件易事,诸多事宜都得细细谋划呢。”
林天点头笑道:“正是如此,所以才把你们找来呀。张管家,我且先交代你个重要任务,你得尽快去给我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来建这所学校。这地方既要宽敞开阔,能容纳不少学生,还得有地方能建起食堂和宿舍。孩子们读书辛苦,得管着他们一日三餐,有了宿舍,路途远些的孩子也能安心住下求学。”
,!
张管家恭敬地回道:“少爷放心,老奴定当竭尽所能,尽快寻得那合适之地。只是这选址既要考虑到地方大小,还得顾及周边环境是否利于孩子们读书,怕是得费些时日好好勘察一番呢。”
林天拍了拍张管家的肩膀,说道:“无妨,此事急不得,你且用心去办便是。”
说罢,林天又看向解缙,目光中满是期许,说道:“大绅,你才学出众,这学校初建,我想先请你暂且在里头教书授课。待日后学校规模渐大,我再去寻几位学识渊博的先生来一同任教,也好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解缙赶忙拱手行礼,一脸郑重地说道:“老师如此看重大绅,又做这等利民好事,大绅定当全力以赴,定不辜负老爷的期望。”
林天欣慰地笑了笑,说道:“有你这话,我便放心了。这学校建成之后,定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学到真本事,日后也好成为有用之才。”
随后几日,张管家便带着几个小厮,整日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穿梭,四处打听查看合适的建校之地。
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考量,既要看看地方够不够大,又要观察周边是否太过嘈杂或是有什么不利因素。
而解缙也没闲着,他开始着手整理教学的内容,想着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让那些从未读过书的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快速入门,对读书识字产生兴趣。
张管家经过几日的奔波探寻,终于寻得了一处极为合适的地方。那是位于应天府城郊不远处的一片开阔之地,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宁静,既远离了城中的喧嚣嘈杂,能让孩子们静心读书,又不至于太过偏僻,往来交通也算便利。
张管家赶忙回府向林天禀报,林天一听,当下便迫不及待地随着张管家前往查看。到了那地方,林天环顾四周,眼中满是满意之色,连连点头道:“张管家,这地方正合我意,如此开阔,日后便是扩建学校也有余地。且这周边的环境,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孩子们在此读书学习,定是身心舒畅。”
张管家笑着回道:“少爷,老奴也是寻了多处,才觉得这儿最为合适,想着定能合少爷的心意呢。”
林天拍了拍张管家的肩膀,笑道:“辛苦你了,张管家。这学校能有个好地方奠基,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接下来便要着手准备动工修建之事了,你且去多找些靠谱的工匠来,务必要保证这学校修建得牢固又美观。”
“是,少爷,老奴这就去办。”张管家应了一声,便匆匆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而另一边,解缙也没闲着。他深知要办好这所学校,单靠自己一人授课远远不够,需得邀请更多学识渊博之人前来相助。于是,他精心写了几封信,在信中详述了林天建立学校、造福百姓子弟的善举,言辞恳切地邀请他的同窗好友以及几位相熟的大儒前来任教。
解缙将信仔细封好后,便差人快马加鞭地送往各地。那送信之人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兼程,只盼能早日将信送到各位先生手中。
几日后,解缙的一位同窗好友率先收到了信。此人名为徐渭,也是才华横溢、心怀天下之人。他展开信阅读之后,不禁为林天的义举所感动,当下便决定收拾行囊,赶往应天府相助。
他对身旁的仆人说道:“这林先生当真是菩萨心肠啊,能为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办学,此等善举可不多见。我定要去助他一臂之力。”
仆人有些担忧地说:“老爷,这应天府路途遥远,您这一去,怕是要奔波劳累一番呢。”
徐渭摆摆手道:“无妨,为这等利民之事辛苦些又何妨。能教那些贫苦孩子读书识字,让他们有机会改变命运,可是功德无量啊。”
与此同时,几位大儒也陆续收到了信。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李老先生,捋着胡须,看完信后微微点头,对身旁的弟子说道:“这林天倒是个有善心有抱负之人,能想着为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办学,实属难得。我虽年事已高,但也愿为此出一份力,去那应天府看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