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晃了晃脑袋,清醒了一下自己,嘟囔道:“这负资产李易不想要,可是我们也不想要,总得想个办法卖给李易,除了他,也找不到别人接手啊。。。。。。”
户部侍郎梁悠道:“这做生意只一个买主,着实难办。不能有第二个买主?有个竞价才好。”
一句话换来了集体的鄙视。
谁吃撑了,敢招兵买马?
论起大明敢招兵买马,还不怕打棍子扣帽子的,也李易一个。总不至于把这些士兵卖给蒙元或者后金吧?这主儿怎么当的官?这也太脑残了。
不过万历帝不动念则已,一动了这个卖了辽东这些孤城的念头,不可抑止。
不仅是万历,朝臣们也一样。
现在谁都明白,李易是不可抗衡的强大存在。但是,现在看去,李易有他自己的目标,恰恰这些目标里,没有推翻大明的意思。
貌似李易想的是开疆拓土,救民水火。有这样大的武力,却不想当皇帝,这些读书人还真看不明白。
最终,这些研究员确定:李易出身佛门,他的师弟或者说弟子,也是出身佛门,应该是佛家慈悲为本,善念为怀的化,感染了他。让他一心想救苦救难当圣人。
可是也不对啊,李易这些人对海外下手的时候,貌似也没有什么慈悲、善念啊。
这真让人不明所以。
既然确定了李易没有反意,那大明周边的不良资产,尽快处理掉,避免把大明拖进深渊。
斩断辽东这个吸金坑,大明等于清除了毒瘤,即使国内再艰难,也能缓一口气。
甚至有些混蛋大臣,提出了更大胆的计划:干脆裁撤军镇,反正外面异族有开荒团抵御呢,留着这些军镇干嘛。寄希望于这些军镇抵抗开荒团,不如寄希望于开荒团不造反更靠谱。
别说,有啥大臣,有啥皇帝。万历帝倒觉得这提议有理。
他现在是破罐子破摔,反正军事我和开荒团差得太远了,既然这样,干脆边防都归你开荒团吧。
不过这个想法,还是被老成持重的大臣们否定了。自己有兵,起码可以应急啊。
再说你把军镇解散,万一这些军头流入民间,造反怎么办?这些人可都属于不安定因素。总不能把这些军镇,也卖给李易吧?
朝议结果,李鋕推脱不得,还是受命出使。
当然名义是观礼受降仪式,实质要干的活,当然是卖掉辽东这些孤城。
卖掉这些孤城有必须的理由:第一是军人费钱,第二是大明缺钱。
至于价格,给李鋕一个底线:1000万两白银。
这真是白菜价了。十来个大城,数十个小城,大明二百年,投资建设的钱不可计数。但是这城墙什么的,人家开荒团真的不稀罕,也别提卖高价了。要多把人要跑了。
可是大城周围还是有许多土地的,如沈阳、铁岭周围,一两千万亩土地是有的。再加辽西各城周围,也有许多土地。
不过这些土地进开荒团手里值钱,可以立刻移民。可是如果大明想移民,那是东施效颦。哪个商人百姓敢信任大明能保护他们?
现在那些商人,都跟着开荒团的屁股后面,盲信开荒团,盲信保险公司。
确实有移民受到过攻击,可是那些商人,立刻得到了赔偿。而且是地赔偿。不是保险公司给的,是开荒团把报复后的缴获,直接分了一部分给遭了损失的人。远超出个人的心理预期。
有些无良的商人,都在求佛主什么的神仙保佑,赶紧让自己也受到些攻击才好。这样有意外之财了。
可是谁没事闲的去攻击移民?保险公司那钱可不是白拿的。反正保险公司赔了钱,会立刻责成军队,十倍讨还回亏损。
军队可能做的是百倍血债血偿。攻击移民,还不如直接攻击开荒团呢。反正获得的结果一样,都是开荒团打门来,没个有好下场。
李鋕的观礼团,规模搞得有点儿大。六部都派了得力人手,去看看海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有什么生意可以做做。
这财也不能看商人们发,大明也有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嘛。开荒团总不能拒绝政府间合作啊。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许多人想公款出游,看看西洋景。这外国人投降,可是大姑娘轿——头一遭啊。不看后悔一万年。
大明组成了观礼团,却不知道还有另一只观礼团也在大连登船,前往海了。
这只观礼团是蒙元的林丹汗。
林丹汗正是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