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勇快若闪电,铁枪轮动,猛恶异常。!
在四个火枪手一呆的瞬间,眼见第一人被铁枪扫到腰部,筷子一般折断。第二人被枪头划到腹部,肚子立刻炸裂开,腹压压出了一堆红白之物。第三人反应较快,竖起火枪抵挡,“咔”的一声,火枪断成两节飞了出去,一截断枪正砸在第四人脸,脑袋眼见少了三分之一,人被撞得横着飞了出去,肯定是不活了。
这个洋鬼子命大,借着枪断的冲击力,连连后退,逃出了李胜勇的攻击圈。低头看时,虎口震裂,正流出鲜血。
李胜勇轮动长枪,杀入敌群。
古代长枪被称为百兵之王,是有道理的。
俗语说,一寸长一寸强,枪是最长的战斗兵器。瑞士长矛阵曾经使用六米制式长矛。当这样长矛阵前进时,林立的长矛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击对方的队伍,威势惊人。
明朝是枪使用最普及的时代。最有名的,是戚继光的长枪队。
很多人误以为长枪是白蜡杆子做枪杆,这可被误导了。
武侠小说或者评书常说,一把枪能抖出多少个枪花,甚至以枪花多少,评价武艺高低。也许民间打斗以恐吓为主,耍花枪当然可以,军队里可不行。万马军刀枪并举,你在那耍花枪,人家抡刀真砍,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明朝战神戚继光,在他的《纪效新书》,明确指出长枪枪杆必须选根粗杆硬的粗木杆,砸是枪最重要的使用方式。换句话说,是轮动一根大棒子,照脑袋来一下。
枪原来的根本招法是刺,为什么让位给砸?
原因是这个时代铠甲保护越来越好,甚至搞出两层铠甲,三层铠甲。想刺死敌人,难度很大。可是轮动粗木棍砸过去,任你多结实的头盔,一下能砸个颈椎骨折,算轻一些,一个脑震荡也跑不了。
所以轻巧的枪杆子,演变成沉重的硬木棍。砸也成了主流。当然,这木棍还有一个枪头,有机会也可以刺一下。刺人刺不动,刺马也不错。
李胜勇这是铁枪,当然也是铁棍子加个枪头,这份量,什么硬木棍也不了。挨着死碰着亡倒不至于,但是只要碰到,骨断筋折那是小意思。
李胜勇也不是不会使枪,起码杨家枪、岳家枪这些谁都会耍几路的大路货,他耍得也不赖。可是他最擅长的,还是使棍。
这货在显通寺觊觎人家杨五郎的那条棍,后来离开显通寺的时候,如果不是被永平发现,那条棍还真被他顺走了。
现在他做条铁枪,目的是日后送给显通寺做留念的。显通寺已经有了一条杨五郎的棍子,总不成再送一条。日后人家还得解释:“粗的长的是杨五郎的棍子,短的细的是李胜勇的。。。。。。”这不是找丢脸嘛。送条铁枪过去,大家得说:“古有王彦章,今有李胜勇,都是铁枪无敌。”这多棒!
李胜勇想的真不错,王彦章之后,没听历史名将真用铁枪,是因为铁枪这玩意儿不好玩,不符合兵之贼的美誉。完全失去了枪的灵动性。
当然李胜勇不在乎,因为他本来也没打算把这东西当枪使,在他看来,他拿的是带尖头的棍子。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李胜勇当然是打一大片的。
他把这铁棍抡动开来,真是人随棍走,棍借人力,眼前无一合之将。洋人人仰马翻。
西方人人高马大力不亏,那也没用,谁让人家李胜勇有趁手的兵器呢。这铁棍使发了性,这些洋人无论刀斧棍枪,碰不是折是飞,真是虎入羊群一般。
旁边民居里有几个大胆的记者,探头探脑在观阵。这些记者是早期狗仔队,大战之际,他们觉得李胜勇肯定有新闻可挖,所以亦步亦趋的跟着李胜勇,一直跟到向阳大街,被李胜勇赶进民居。
海发生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普通人是害怕,记者是兴奋。
对于记者来说,没事的日子最郁闷。有事是好,管他好事坏事呢,不都是新闻嘛。
洋人这次来入侵,港口的街垒里,都有冒死跟进街垒的阵地专访记者,更不用说趴在城主府墙头,不知多少家的记者了。还有聪明的,找更有视角的新闻,如李胜勇。
李胜勇李胜义那些将军更接地气。也是被民间推举为当世第一条好汉的人物。不要说男粉丝了,女粉丝都不知道有多少。这新闻抓住了,可一定会吸引眼球。
不过李胜勇讨厌这些跟屁虫,都赶到两旁民居里去潜伏了。
别说,这些记者还真是豁出命来了,万一李胜勇挡不住这些洋鬼子,他们是最先遭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