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操作,却把大明的朝廷给坑惨了,耕地开垦的越来越多,而税收上来的却越来越少。
到了前朝,收上来的税居然还不如人口凋敝的开国时期,所以才逼得天启皇帝放出来了魏忠贤。
一个国家其他的都还好说,可要是财政崩溃了,绝对只有死路一条。
“孙师傅哪里的话,想要我大明江山永固,还要靠孙师傅与朕同心协力,为万万大明子民之生计,哪怕变革会掀起血雨腥风,也比神州沉沦好上千万倍。”
朱由检看到孙承宗平日里眼中的神采慢慢的消失,知道这个老人现在内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忍不住的劝慰安抚道。
“陛下圣明,是臣见识浅薄了,如今我大明的国策,确实到了改变的时候,如果再不做出改变,我大明江山随时倾覆都有的危险。
可笑老臣往日里,总是瞻前顾后,考虑的太多太多,反而让局势越发的崩坏,自己也不得不引咎辞职,结果让先帝被奸人所害,实在是愧对君恩。
天佑我大明,能有陛下这样英明果敢的明君出现,如果陛下的政策能够覆盖整个大明,或许我大明真能打破王朝不过三百年的命数。
老臣虽然年迈,可也想为我大明社稷再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留下万世骂名,老臣也在所不惜。”
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那些官员对木匠皇帝的不满,他又怎么会不知。
这些东林党人在被魏忠贤压制过甚时,曾经也曾试探过孙承宗,想要行武宗旧事,不过被他狠狠地惩治了一番,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两面不讨好,不得不回家养老。
“师傅说的是哪里的话,那些人虽然是一盘散沙,可势力却空前的强大。
如果不是曾经有位高人给朕讲过破局之法,朕的命运,大概也是被那些人愚弄,最后身死国灭,成为我华夏的罪人。”
听到孙承宗的话,朱由检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位老大人真的是一心为国。
就像后世里,那些出身富贵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为了让国家富强,百姓能过上人应该过的生活,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先辈们。
正是有无数的华夏儿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了这个民族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才让古老的华夏,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已久屹立在世界之林。
“陛下的所有决定,老臣都会尽力支持,老臣有几个不成器的子孙,如今也已经成年,老臣希望能把他们也放在陕北陈锦时那里,为我大明江山永固,出上一份力。”
孙承宗听到这话,不光是表态以后会全力支持,还准备把自己的子孙也送到陕北那边,参与到变革之中。
“好,就依师傅所言,让朕的那些师弟师侄也去陕北。”
朱由检并没有觉得孙承宗把那些子侄安排到陕北,是为了安插钉子,或者是为了抢功劳。
毕竟陕北那边如今并不是多么的安全,陈大他们也是正巧碰上了固原兵变,才有机会趁机做大。
而且陕北是苦寒之地,不光是要面临官兵和地主武装有可能的围剿,还要面对关外蒙古人的威胁,并不是什么好去处。
从后世有过一趟的朱由检也知道,高阳血战,孙承宗的那些子侄哪怕是以前从未摸过兵器,也都是奋勇抵抗建奴,最后满门殉国,绝对是一门的忠烈。
“只是这三边总督的人选,不知陛下有和安排,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老臣愿意去固原坐镇,正好也可以照拂陕北的陈锦时。”
在确定了陕北真的是崇祯皇帝布局后,孙承宗才顾得上自己这次来的另一个目的。
“师傅不必担忧三边总督的人选,而且哪有堂堂首辅,下放到地方的道理。
朕觉得有一个人就很合适三边总督这一职位,师傅你可知杨鹤,杨修龄?”
对于孙承宗的建议,朱由检自然是不会同意,首辅这一位置,如今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孙承宗,他哪里舍得放人。
而且有杨鹤这样的大才在,怎么能够浪费,只要把他派到陕西那边,陕北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杨修龄老臣自然是知道的,此人倒是一个直人,颇不被同僚所喜,万历年间就在辽东事宜上,因为说话得罪人,在朝中待不下去被迫辞职。
到了先帝时被召回京师,不过没多久就因为受到熊廷弼的牵连,再次去职,如今已经他也是刚回朝不久。
其为官倒算是清廉,能力也是尚可,不过老臣觉得这杨修龄从未真正的掌控过兵事,而三边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