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仕黎没有露出破绽而喜悦,又为自己没能查到破绽而忧虑。他活像一个被吊在悬崖上的人,上又不敢上,下又不敢下,就这么令人啼笑皆非地卡在中间。
在监视安仕黎表现出异常的情况下,许恒的确是一无所获,可在别的方面,许恒还真的了解到些东西。
首先,安仕黎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分别只剩下了一半,只是先前在和许恒的交流中刻意遮掩了右手,这才没有被许恒察觉到。其次,安仕黎的肩上有着不轻的贯穿伤,明显是箭矢造成的,但这伤提前经过处理,已经不致命了。最后,也是最引起许恒关注的,是安仕黎居住在宣军营后基本上没有别的动作,从早到晚,一门心思地翻看许恒给他的那几本书,读得日夜颠倒,几回连饭都顾不上吃。在安仕黎把那些书读完后并交还后,许恒又给了他几本杂书,并认认真真检查起被安仕黎读过的那些书。这一检查,许恒如获至宝。
许恒首先检查的是《高王本纪》,其中留下了不少安仕黎的批准,其中令许恒侧目的有这样一些话:“高王立国,重王室,轻外姓,非许姓不得高任,非许姓不得厚禄,宣以此兴,亦以此亡”“古今圣王安民济世,立于不败之地,非其有超凡之能,在其能驭超凡之才,不知贤而不用,其国可忧,知贤而不用,其国可亡。”“欲得天下者当怀天下之心而得天下之力,若欲得天下而不以天下之心为心,不以天下之念为念,唯重其私门之得失荣辱,难矣!”
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字眼,像是一把接着一把锋利的箭矢射向许恒的内心。如果说先前,许恒对长久以来宣国所实施的王室本位政策抱有的是会令人才流失、官场人员才不配位的忧虑,即便会流失些贤才,但许氏自己就真的不会出贤才了吗?一二贤才的缺失,还会中断大宣的帝业不成?那么安仕黎笔下这句“欲得天下者当怀天下之心而得天下之力,若欲得天下而不以天下之心为心,不以天下之念为念,唯重其私门之得失荣辱,难矣!”则是血淋淋地昭示给了许恒,倘若宣国依旧只重其一家一姓,与天下相隔绝,那么所谓的争夺天下,到头来也只会是黄粱一梦。这已经不是得失几个人才的问题,这关乎的是宣国能否得到天下之人心、能否成就天下之大业了。
一旦生死攸关的问题被彻彻底底暴露在许恒眼前,许恒就彻底坐立难安了。仆役端上来的美味佳肴,不觉得可口了;铺上厚棉的床榻,不觉得松软了;即便是呛喉的烈酒,也分明是平淡如白水了。
一天到晚,许恒能坚持做下去的就是把安仕黎那刺眼无比的批注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读下去。他束手无策了,他黔驴技穷了,他像一团烂泥般瘫在了地面上……
许恒猛地从冰冷的地面上爬了起来,他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前去拜访这些批注的作者,安仕黎。事关国家前途、宗室存亡,许恒本来是丝毫没有求助于外人的想法,许家人自家闹了灾殃,怎么好意思求助别家人?这是许姓王族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便是现在的许恒,依旧没能彻底摆脱其影响。不到抓破脑袋也想不出对策的时候,许恒不会去求助外人的。但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许恒没有办法,或者说以他目前的地位毫无办法,又应该说即便是位高权重如宣王许银,也是难有办法。无他,断人财路,其人焉能不断你生路?许姓王族早就垄断了如今大宣的方方面面,现在要叫这些既得利益者把已经吃到肚子里的利益吐出来,这些手里捏着刀子的人怎么不会跟你玩命?
许恒以自己的头脑思考,结果就是越思考,越绝望——不改革,大宣将来要完蛋,改革,大宣立马完蛋。想来想去,许恒得到的结果就是大宣迟早要完蛋,则不啻于一记重拳,把许恒打得晕头转向。
现在的许恒就像是一个行将溺死的人,拼了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以防止自己会沉没。安仕黎,是许恒现在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洁净的弯月高悬苍穹,无垠黑夜所有的光亮都在万籁俱寂之际汇聚到了这一弯无暇的月亮之上,令她看起来是那么神圣、那么纯洁……分明是一只洁白的小舟,踏着漆黑诡秘的海面,驶向光明蔚蓝的未来。仿佛是一位慈爱的女神,举着闪亮的火把,为迷失于黑暗之人指引着前路的方向。
披上柔和的月光,再裹上一件毛绒的大袄,许恒大步迈向安仕黎的营帐。三步并作两步地行走,许恒心中还在祈祷着:安仕黎可不要已经睡着了,那他可就只能等到明天了,但现在的他已经是一息功夫也不愿意再等,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恨不得能一个箭步冲到安仕黎的身前,询问他到底有无方略解决宣国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