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四首诗,两种风格,就是为了争取两类观众的青睐。真要让他们评断,只要他们不戴有色眼镜恶意诋毁,陈成相信自己还是能获得不少投票的。
可问题在于,相比较作诗,陈成更相信自己评诗的眼光。
如果我说服不了我自己,哪怕今天的观众都判我赢这最后一句,心中也不会感到坦荡和开心!
见陈成真的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梅英卫也在诧异,只能说这少年的确看懂了自己构思布局的匠心,比严达等一群傻不愣登的师弟的见识不知道强多少去了!
可是这些少年并没有见识浅薄的觉悟,反而在稀里糊涂得知大师兄获胜之后欢呼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好叫陈兄弟知道,”梅英卫的口吻,对陈成愈发看重:“我这诗,虽也不算一等之作,可也是受过高人指点过的。”
五绝派少年们正欢呼呢,听大师兄这么说,暗暗着急:
大师兄怎么能对此人和盘托出呢?受“高人指点”,那就说明你这诗不是当场作的,虽然宿作也不算犯规,可给人的观感就没有现场作诗那么让人服气。最好还是不要提!
就好像陈成,一连作了三四十首诗,大家不相信,他这些诗就全是现场作的!
大师兄这不是给对方台阶下吗?
虽然大家也不知道,大师兄这首诗,究竟有什么可指点的,又有什么好……
“敢问这位前辈高人名讳?”陈成问。
少年们心想,桂州出名的诗人就那么几个,无非是姜有望、孟才捷那几个老家伙了。
事实上,在少年们的心中,相同的年龄,绝对是梅英卫、窦明这几个人的天赋和实力更高。
梅英卫答道:“侍御史,蒲州王摩诘!”
众少年一片轻呼!
啊!原来是诗榜第三的王维!
这和姜有望那几个在本地靠资历混吃等死的老家伙不同,王维先生可真是天下闻名的大宗师了!
少年们天不怕地不怕,只认实力,对那些江湖前辈也说不上尊重不尊重。
可这尊大神,不得不收起轻率,拜服一下。
当初大师兄和平鸿轩几个人去见这位大神的时候,也都是恭敬无比的。
果然是王维老师啊——陈成心中又是一叹。
说意外吧,也不太意外。
毕竟当初王维老师曾经邀请了这几位本地青年才俊一同观经来着。
他们拿自己的诗文让天下一等一的大宗师评点,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而且王维老师本来就是中国诗坛几千年来五言诗的集大成者,好写五绝的梅英卫自然不会放过向他求教的机会。
只是不知——
“王摩诘先生,指点了尊驾何处?”
“主要是两点。”梅英卫答道:“一来,我的诗稿中有‘芦渚炊烟起’之句,王摩诘先生评曰:未若‘冲’字。”
这便是他现在这首诗中“冲烟”的来历。
陈成忍不住笑笑,王维老师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的名句,这一个“上”字,可谓和“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后世不知道多少人嫌弃这一个“直”,一个“圆”的呆板——可又找不到可以代替的字,反而回过头来叹服绝妙。
论写“烟”字,王维老师敢说第二,这天下怕无人敢说第一了。
“还有一处呢?”陈成又问。
“早先我写了另一首关于‘渔’的诗,可算是今天这首的初稿。”
陈成道:“愿闻其详!”
“诗曰:
渔艇聚如村,鳇鱼大于豚。
得钱多买酒,烂醉绿杨根。”梅英卫念道。
众人恍然:
原来“渔人买醉”是从这首诗里来的!
不过两首诗区别不小,倒不应该算是“宿作”了。
“王摩诘先生怎样评的?”陈成再问。
梅英卫拱拱手:“‘浅白’二字。”
陈成噗嗤一声,忍不住笑了,王维老师还真是言简意赅,不留情面。
事实上,“浅白”并不算诗歌创作的大忌,因为“浅白”往往意味着自然流畅,李白、白居易的很多作品就是这样。
但是王维老师的意思,恐怕是批评梅英卫这首诗的内容过于粗浅,流于表面了。
一来表现渔人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