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不想见人,就把脸用扇子遮起来。
被打断了节奏,诗中元尊不很舒服,好容易才把他抑扬顿挫的气找回来了,重新吟道:“
瘠贫尽意非便面,诗赋骚情是大家!
高雅诗文三万卷,德贤君子一杯霞。
幽香淡泊上玄圃,梦草半妆何不哗?”
吟完之后,自命不凡、洋洋得意道:“我这首是不是比他俩写得还要好呀?”
陈成心道:好不好两说,反正你的冷僻典故用了不少,看上去似乎要比另外四位——莫炎莫动也都带上,看的书要多一点的样子。
,!
这什么“一杯霞”,估计是“一杯流霞”的简称,是王充《论衡.道虚》上的一个故事,说的是项曼都去学仙,被仙人赐饮了一杯“流动的彩霞”,喝完了好几个月都不饿。以后就指代仙人饮料了。
妈的,我特么也好想喝这样一杯饮料,就省去了吃喝拉撒的烦恼了!
莫元看到陈成边看自己的诗边吞口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这位陈才子胃口大开,也是纳闷地直挠头。
坦率说,虽然莫元这里用了典故——
可说白了,还不就是说某人藏书不少,没事小酌两杯么?
不见出奇!
尾联“玄圃”就是悬圃,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而“梦草”是说一种像蒲草的东西,白天缩进地里,夜晚才抽发出来。怀揣这种草睡觉,自己就能知道梦的好坏。
据说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怀揣这草就总能梦到她。
这一联看上去像是在模仿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大概想表达“香气直冲云霄,梦草之类的仙草仙花都不敢喧哗”了。
很是费力地把他这首诗梳理明白了,问题是:
你这诗并没有表达出多么出奇的思想,用这些奇奇怪怪、可能你自己也没办法完全搞清楚的典故,真的能让整首诗倍添光彩吗?
嗯,从“元尊”同学臭屁十足的样子来看,恐怕是这样的……
要说这首诗呢,写得中规中矩,不见得有好好解析一番的必要。
但是看到他写“诗赋骚情”的时候,陈成还是想到另外一首有关《墨兰》的诗,诗作者正是陈成和孟夫子、王老师都格外敬重的张九龄丞相。
话说张九龄丞相的《感遇》诗,曾经被陈成当面剽窃。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他继续创作《感遇》组诗的热情,当他归隐回到故乡广东始兴时,写了这组诗的第十首,其诗曰:
“……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去在南山,日慕长太息。”
这诗中所提到的南山,是他家乡始兴南山,这一带恰恰是传统的墨兰产地,所以他的“紫兰秀空蹊”、“馨香岁欲晚”,大概率就是最早写墨兰的诗了。
但需要多说一句的是——
这里有陷阱啊!
张丞相写的花,能是普通的花吗?
那都是“像屈原那样以香草、花卉比喻操守、德行”,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表达“花儿”与“美人”、“大臣”和“君王”的忧国忧民情怀啊!
所以,这首依然是描写他和李隆基纯纯的君臣爱恋的诗……(呃……)
“妙哉!妙哉!”陈成忽然开口道。
莫炎不知道他是在感慨张丞相的《墨兰》,赶紧问他妙在何处。
陈成感慨道:“莫元兄弟看似是花,实则写人啊!”
莫炎上上下下看了几遍,难道是说藏书很多的那个人吗?
“不,芳草,美人!”陈成道:“莫元兄弟,其实正是继承了‘风’‘骚’以来的比兴传统啊!”
“哦?”莫炎这一天下来,已经快要变成“哦哦”怪了,每一声“哦”字,都让他距离“重回诗士”更远了一步。
陈成只能给这位“百年来最年轻诗士”普及入门知识道:“《诗经》好用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我想说一个道理,但我不直接写出这个道理,而是用一个类似的东西去比喻,然后引起我想表达的情绪……”
这段话,明明是当年张丞相指点九岁的陈成时,在观风殿上对着李隆基和群臣讲的,陈成直接搬过来,对着莫炎也说了一遍。
让他也能从中感受到张九龄这位比兴大师的“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