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了性命。现在,我们急需想出一个好的对策,来保护我们的家人。”
刘邦笑着回答:
“两位先生,真是感激不尽,你们一直以来的关照和帮助,我怎能不铭记于心,想着如何报答呢?现在我有幸已经聚集了一百多名壮士,我们先到城下去看看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商量对策。”
于是,萧何、曹参和刘邦一起返回,来到了沛县城下。但城门依然紧闭,他们无法直接闯进去。萧何提议说:
“城里的百姓,并不都是完全服从县令的。我们可以先写一封信,劝说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杀掉县令,自立为王,这样既能避免秦朝的残酷统治,也能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城门没有开,我们无法将信投递进去,这可怎么办呢?”
刘邦自信满满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请萧先生你赶快写这封信,我自有办法将它投进城去。”
萧何听后,立刻拿起笔,快速地写了一封信,然后递给了刘邦。刘邦接过信,只见上面写道:
“天下的百姓已经长久地受苦于秦朝的暴政了!现在沛县的父老乡亲们,虽然还在为沛县的县令守城,但是各地的诸侯已经纷纷起兵反抗秦朝,沛县也迟早会被他们攻陷。为了沛县父老乡亲们的长远考虑,我们不如联合起来,共同诛杀沛县的县令,然后再从年轻人中选择一位有才能、有威望的人来领导我们,响应诸侯的起义。这样一来,我们的家园和家人才能够得以保全!否则,如果等到沛县被攻破,所有人都将面临被屠杀的命运,那将是毫无意义的牺牲。”
刘邦快速浏览了一遍书信,满意地点头说:
“这封信写得非常好!”
于是,他将书信重新封好,亲自拿起弓箭,走到城下对着守城的士兵大声喊道:
“你们不要白白受苦了,请赶快看看这封信,或许能保住全城人的性命!”
说完,他迅速将书信系在箭上,用弓弦搭好,只听嗖的一声,箭矢便飞上了城头。城上的守卒看到箭上有书信,便取下来仔细阅读。他们发现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于是立刻下城去与城中的父老乡亲们商议。父老乡亲们听完守卒的转述后,纷纷表示赞同,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保全全城的好办法。于是,他们率领着年轻力壮的子弟们,一鼓作气攻入了县衙,迅速将县令杀死。随后,他们打开城门,热情地迎接刘邦进城。
刘邦召集了众人一起开会,商讨如何妥善处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推举刘邦担任沛县的县令,带领大家脱离秦朝的统治,自主管理沛县。刘邦听后,感慨地说:
“如今天下正处于乱世之中,群雄并起,如果我们选择将领不当,一旦失败就会一败涂地,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我并不是在推脱,而是担心自己德行不够深厚,能力有限,无法确保沛县的父老乡亲们的安全。因此,我恳请大家另选贤能之人来担任这个重任,这样才能更好地谋划大事。”
众人看到刘邦有谦让之意,便转而推举萧何和曹参。但萧何和曹参都是文官出身,并不擅长军事,他们担心自己将来无法胜任这个重任,反而会给家族带来灾难。因此,他们坚决推辞,并再次力推刘邦为主,表示愿意辅佐他。最终,在众人的坚持下,刘邦接受了大家的推举,成为了沛县的领袖,而萧何和曹参则自愿担任辅佐之职。刘邦仍然一再推辞,但城中的父老乡亲们却异口同声地劝说道:
“我们平日里就听闻刘季您非比寻常,将来必定能够大富大贵。而且,我们已经向占卜师寻求过天意,结果都显示您是最吉利的人选,希望您不要再推辞了!”
尽管刘邦还想把这份重任让给其他人,但大家都纷纷表示不敢当,认为刘邦是最合适的人选。面对大家的坚持和热情,刘邦终于被说服,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份重任,应允了下来。于是,众人共同推举刘邦为沛公,正式确立了他在沛县的领导地位。这个时候,刘邦已经年近四十九岁了,但他却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踏上了领导沛县人民反抗秦朝暴政、争取自由与独立的道路。
九月初一,这个吉祥的日子,刘邦正式担任了沛公的职务。他首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向黄帝和蚩尤这两位古代神明表达敬意,通过宰杀牲畜、取血衅鼓的传统方式,以示庄重和虔诚。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信仰,刘邦特别定制了赤色的旗帜和标志,将它们高高地张挂在沛县城中。这一选择并非随意,而是源于他之前斩蛇的经历以及老妇人在夜晚的哭泣声中所说的“赤帝子斩白帝子”的预言。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