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得到呢?”
郦食其接着说:
“未来的胜利者必定是汉朝。”
齐王田广好奇地问:
“先生您是依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呢?”
郦食其说道:
“汉王和楚王两位君主,都是受义帝的派遣,分别去攻打秦朝。那时候楚国强大,汉朝弱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汉王却能够率先进入咸阳,这显然是上天所归向的,并非依靠武力。可是楚王却违背了天意,撕毁了约定,仅仅依靠一时的强横,强迫汉王迁移到汉中,还把义帝迁移到郴地并杀害了他。这使得天下人心都感到愤怒和痛恨。自从汉王秉持正义起兵,出兵平定三秦之地后,就为义帝穿上丧服举哀,发布檄文讨伐叛贼,名正言顺,天下人都向往归附于他。汉王所经过的城邑,只要投降归顺,就保持他们原有的封地不变。所得到的财物,也不愿意私自占有,全都分给士兵,与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因此,豪杰贤才都愿意为汉王所用。而楚王背弃约定,不讲信用,杀害君主,不忠不义,吝啬爵位和奖赏,只任用自己的亲信,导致人民背叛,贤才怨恨。他怎么能不失败!怎么能不灭亡呢!从这些事情来看,就可以看出天下人心归向汉朝,这是毫无疑问的。况且汉王从蜀汉起兵,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三秦之地平定后,又渡过西河,击败北魏,攻出井陉,诛杀了成安君,势如破竹。如果仅仅是依靠人力,怎么可能有这么神速的进展!现在又占据了敖仓这个粮食要地,扼守成皋这个险要之地,守住白马津这个渡口,封锁太行山道,把守蜚狐口这个关隘,地利人和都占据了,没有不能战胜的。楚国的军队不久就会被击败。各地的诸侯王,都已经归顺了汉朝,只有齐国还没有归附。大王如果明智地顺应天命,归顺汉朝,表示诚意,齐国还可以保全;否则,大军一到,危亡就在眼前了!”
齐王田广于是回答道:
“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议归顺汉朝,汉朝的军队就不会再来了吗?”
郦食其说:
“我这次来并不是自己擅自行动,而是汉王考虑到齐国的百姓,不忍心让他们遭受战乱之苦,所以特意派我先来探问一下。如果大王您真心归顺汉朝,避免战争的发生,汉王自然会非常高兴,就会阻止韩信,不再派兵前来。请大王您尽管放心!”
此时的郦食其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充满了期待,但他哪里知道后来的事情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呢。
田横在一旁插话说道:
“这也需要先生您写一封信,先和韩信沟通一下,才能消除他的疑虑。”
郦食其没有推辞,要了纸笔,写明事情的原委,请求韩信不必再来进兵。然后,他派随从带着书信,和齐国的使者一起,前往告知韩信。此时,韩信已经招募足了赵地的士兵,正率军向东行至平原地区。接到郦食其的书信后,他打开阅读了一遍,然后对来使说道:
“既然郦大夫已经说服了齐国,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这就下令让军队掉头南下就是了。”
韩信很快就写好了回信,交给使者,让他带回齐国。郦食其拿到回信后,立刻向齐国的国君和相国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一起看了韩信的回信,当然没有起疑心,而且还有齐国自己派去的使者作为证人,他们就更加放心了。于是,他们下令历下的军队全部解除警戒,同时热情款待了郦食其好几天,整天整夜地喝酒作乐,不再关心外面的战事。郦食其本来就是个爱喝酒的人,一见到酒就舍不得离开,今天不走,明天也不走,一连喝了好几天,还是不想走。结果,他这一条老命就因为贪杯而送掉了。酒能误事,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自从韩信派遣齐国的使者回去后,他便计划将军队转移至南方,与汉王刘邦汇合共同攻打楚国。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说:
“不行!不行!”
韩信一看,原来是他的谋士蒯彻。蒯彻是燕国人,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提到过。韩信于是询问蒯彻道:
“齐国已经投降归顺了,我自然应该改变路线南下,这有什么不行的呢?”
蒯彻对韩信说:
“将军您接受命令攻打齐国,费尽了心思,才得以向东进军。现在汉王却仅仅派了郦食其先去,说服了齐国投降,但这到底靠不靠谱,还很难说。况且汉王并没有正式发布命令,让将军您停止进军。将军您怎么能仅仅凭郦食其的一封信,就仓促地撤军回师呢?另外,还有一层考虑,郦食其只是一个儒生,靠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就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