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值初秋,皇帝启程出发,大部分的战将都跟随在侧,只有留守在都城的官员们,负责辅佐太子,因此得以免于随军出征。不过,这些留守的官员们都还是来为皇帝送行,一直送到了都城外的霸上。留侯张良,平日里就体弱多病,这次也强打起精神来送别。这大概是因为他长期修炼辟谷之术,身体比较虚弱。在临别之际,张良对高祖说:
“我本来应该跟随陛下一起去,但无奈我的病情加重了,不方便上路,只能暂时离开陛下。只是希望陛下此次出行,一定要随时小心谨慎,楚人性格勇猛剽悍,千万不要轻易与他们发生冲突!”
高祖点头说道: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建议。”
张良接着又说:
“太子留守在京都,责任重大,陛下应该任命太子为将军,统领关中的军队,这样才能足够让众人信服。”
高祖再次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并且嘱咐张良道:
“子房,你是我的老朋友了,虽然你现在身体不好,但还是希望你能在床上教导太子,这样我就可以放心了。”
张良回答道:
“陛下,叔孙通已经担任了太子的太傅,他的才能足以胜任这份工作,请您放心。”
高祖说:
“叔孙通本来就是一个贤能的臣子,但只靠他一个人恐怕难以应对所有事务,所以还得请你子房来帮忙。子房,你可以委屈一下担任少傅的职位,希望你不要推辞!”
张良于是接受了这一职位,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辅佐太子。接着,高祖又调集了上郡、北地和陇西的骑兵,以及巴蜀的精锐步兵,再加上中尉率领的三万士兵,让他们驻扎在霸上,作为太子的护卫军队。所有的部署都安排妥当之后,高祖才率领大军向东进发,军队按照顺序一队接一队地出发。
英布已经出动军队去攻占地盘,他一方面向东攻打荆国,另一方面向西攻打楚国。他在军队中发布命令说:
“汉帝已经年迈,肯定不会亲自出征。以前那些善于打仗的将领,只有韩信和彭越智勇双全,但现在他们都已经死了,剩下的人都不足为虑。只要你们能奋勇向前,我保证你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甚至夺取天下也并非难事!”
士兵们听到这个命令后,于是首先向荆国发起了进攻。荆王刘贾在战斗中战败逃跑,最终死去。英布占领了荆国的土地后,又调转军队去攻打楚国。楚王刘交把军队分成三路,出城去迎战英布。有人对楚国的统兵将领说:
“英布善于用兵打仗,大家都对他很忌惮。如果我们把兵力集中起来抵抗,或许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现在我们把军队分成三路,势力和力量都被分散了。如果他击败了我们其中一路军队,其他的军队就会不战而溃,那样楚国就保不住了!”
然而,楚国的将领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果然,在两军交战时,前路的军队被英布打败,左右的两路军队还没交战就自己溃散了,楚国的将领也逃跑了。就连楚王刘交也守不住淮西的都城,只能逃难到薛地去了。英布以为已经攻占了荆楚两地,正是向西进军的好机会,于是就像薛公之前预料的那样,他选择了较为稳妥但稍显保守的策略,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发。当他到达蕲州所属的会甄地区时,正好碰上高祖亲自率领的大军缓缓而来。英布远远望去,隐约看到了皇帝乘坐的黄盖车和左边的旄头旗,心中也不免感到惊讶(没想到高祖会亲自带兵前来)。虽然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如他所料,但此时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摆开阵势,准备与高祖一决高下。
高祖在庸城附近安下了军营,然后登上高处观察敌军的情况。他看到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所用的阵法也好像和项羽的很像,这让他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他立刻鼓舞激励各位将领,让他们出营去和英布交战。英布全副武装,站在阵前,高祖远远地对着他喊道:
“我封你为王,这也足以报答你的功劳了,你为什么还要兴兵动众,突然造反呢?”
英布被这么一问,也说不出什么正当的理由,只是随口回答道:
“做王又哪里比得上做皇帝呢?我也无非就是想当皇帝罢了!”
这话虽然直白,但也算痛快。高祖一听英布的话,顿时火冒三丈,狠狠地骂了他几句。接着,他挥动手中的鞭子,示意将领们依次冲杀出去,直捣英布的军阵。英布见状,立刻命令前锋部队放箭。箭矢像雨点般飞来,纷纷射向汉军。虽然不少汉军士兵中箭受伤,但他们依然奋勇向前,毫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