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返回了长安。
琅琊王刘泽在得知吕氏家族已经被彻底清除,朝廷内外都放松了警惕之后,他才大胆地出发,驾车前往都城。恰好在这个时候,朝廷里的大臣们正在秘密地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一听说刘泽来到了都城,都认为他是刘氏宗族中辈分最高的,因此不得不邀请他参与商议,以免日后有人指责他们没有让长辈参与决策。刘泽从容地坐到了位置上,一开始他只是静静地观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听着陈平和周勃等人宣布说:
“以前吕太后所立的少帝,以及济川王、淮阳王、恒山王这三位王爷,实际上都不是惠帝的亲生儿子,他们是冒名顶替进入皇宫,并滥用了封爵的。现在吕氏家族已经被清除,我们必须要纠正这个错误,澄清事实。如果让其他姓氏的人再次扰乱宗室,等他们将来长大成人,掌握了国家大权,就会和吕氏一样带来灾难,我们这些人就都没有活路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刘氏诸王中选择一位贤能的来拥立,这样才能避免灾祸。”
当这个观点被提出后,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就连刘泽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然而,当话题转到应该拥立哪位刘氏诸王时,有人站出来主张说齐王刘襄是高帝的长孙,应该被迎立为皇帝。这时,刘泽站出来反驳说:
“吕氏家族作为皇室的外戚,凭借着他们的权势嚣张跋扈,残害功臣和皇室亲族,危及国家社稷。现在齐王的母舅驷钧,就像老虎戴上了帽子一样,行为极其残暴。如果齐王被立为皇帝,那么驷钧必定会掌控政权,这样一来,我们虽然除去了一个吕氏,却又会迎来另一个吕氏。这样的提议怎么能行得通呢?”
陈平和周勃听到刘泽的话后,都表示赞同,不愿意立齐王刘襄为帝。但实际上,刘泽是因为之前与齐王刘襄有过节,所以借此机会报复,才说出这样的话。众人于是又开始商议,共同推举了代王刘恒为皇帝候选人,并给出了两个充分的理由:一是高祖的儿子中,现在还活着的只剩下两位王爷,而代王刘恒年龄最大,性格又仁厚孝顺,完全有资格成为皇帝;二是代王的母亲薄氏家族,一向为人宽厚,从不参与政治纷争,因此不会给朝廷带来其他隐患。基于这两个优点,代王刘恒确实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人选,也符合广大民众的心意。于是,陈平和周勃按照大家的意见,秘密派人前往代国,去迎接代王刘恒入都城即位。
代王刘恒接见了朝廷派来的使者,了解了他们的来意后,虽然内心觉得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也不敢贸然行动。于是,他召集了自己的官员们,一起商量应该如何应对。郎中令张武等人向刘恒进谏说:
“朝廷上的那些大臣,都是高帝时期的老将,他们熟悉军事,擅长使用诡计。以前因为有高帝和吕太后相继掌控着朝廷,他们才不敢胡作非为。现在他们成功除掉了吕氏家族,在京城里大开杀戒,又何必一定要迎立外藩的王爷呢?大王您不应该轻易相信这些使者的话,最好是找个理由推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前往,先静观其变。”
话到最后,突然有一个人插话道:
“各位的意见都不对,大王现在得到这么好的机会,应该立刻准备车马前往都城,哪里需要这么多疑虑和犹豫呢?”
代王一看,是中尉宋昌,正打算开口询问,宋昌已经接着说道:
“我料想大王此次前往都城,绝对是万无一失,不必有任何后顾之忧!回想当初暴秦失去民心,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哪一个不想称王称霸,但最终登上皇位的,还是刘家的人。这让天下人都心服口服,不敢再有非分之想,这便是第一件无需担忧的事情。高帝将土地分封给子弟们,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势,坚如磐石,天下人无不敬畏高帝的威严,这第二件也无需担忧。汉朝建立以来,废除了秦朝的苛政,制定了明确的法令,时常施行德政,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人心都已经归顺,哪里还会动摇呢?这第三件更是无需担忧了。即便是最近吕后擅权专政,立诸吕为王,权势熏天,但太尉仅凭一个符节就能进入北军,振臂一呼,士兵们都纷纷响应,支持刘家,共同消灭了吕氏家族。这足以说明天意是站在刘家这一边的,并不仅仅依靠人力。现在朝廷中的大臣们虽然想要有所变动,但百姓们不会听从他们的,他们怎么可能成功呢?更何况朝廷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忠臣,朝廷外有吴、楚、淮南、齐国、代国等诸侯国相互制衡,他们一定不敢轻举妄动。现在高帝的子嗣中,只剩下淮南王和大王您两个人了,而大王您年长且有着贤圣仁孝的美誉,这美誉已经传遍天下。所以朝廷中的大臣们才会顺应民心,前来迎接大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