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字佐时,是许州长社人。他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父亲韩叔丰,世代担任牙校之职,是唐代节度使的重要属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韩家一直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护着地方的安宁与秩序。
韩建自幼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武艺和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初,秦宗权占据蔡州,广招亡命之徒以扩充实力,韩建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逐渐从小兵升任至小校,成为了一名有勇有谋的将领。
唐中和初年,忠武监军杨复光在蔡州起兵,意图平定叛乱,恢复唐朝的统治。秦宗权闻讯后,派遣其将领鹿宴宏率军迎战。韩建与同乡王建一同隶属于鹿宴宏的麾下,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杨复光的军队。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站在他们这一边,杨复光突然去世,使得战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时,唐僖宗正在蜀地避难,鹿宴宏见状,决定率领部下前往皇帝所在地,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在途经山南地区时,他们攻掠各郡县,并成功占据了兴元这一战略要地。鹿宴宏自封为留后,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他看中了韩建的才能和忠诚,任命他为蜀郡刺史,负责治理这一地区。
然而,韩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当唐军容使田令孜暗中派人诱降他,并许以厚利时,韩建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害怕被鹿宴宏吞并,更渴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率领部下归顺了皇帝。
田令孜对韩建的归顺感到非常满意,他立即任命韩建为神策都校、金吾将军,并外派为潼关防御使兼华州刺史。这一任命不仅让韩建获得了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权力,也让他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抱负。
河、潼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破坏,人口流散,土地荒芜。韩建到任后,面对着这样一个烂摊子,并没有气馁。他披荆斩棘,开垦荒地,鼓励农耕,种植蔬果,努力恢复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同时,他还亲自走访民间,关心百姓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治理下,不到几年的时间,流亡的人口都纷纷返回了家园,军民生活也变得日益充实和安宁。
韩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和地方官员,还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他深知自己原本不识字,这在治理州郡、处理政务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他让人在器皿、床榻上写上名字,通过反复观看和记忆,逐渐学会了文字。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不仅让他在治理地方时更加得心应手,也为他日后的升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之后,韩建因功升任华商节度、潼关守捉等使,并加封为检校太尉、平章事(宰相之职)。这一系列的升迁和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待和信任。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韩建也逐渐卷入了唐朝末年的政治纷争之中。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他与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王行瑜起兵赴京,迫使唐昭宗任命王珙为河中节度使,并在京城杀害了多位大臣。这一行动引发了朝野的震动和不满,也加剧了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
河中王珂为了对抗韩建等人的势力,召请晋军为援。晋军渡河后,昭宗感到形势危急,不得不逃往石门避难。然而,这并没有平息韩建等人的野心。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四月,昭宗派遣延王、通王率领禁兵讨伐李茂贞,但不幸被李茂贞击败。昭宗再次逃往渭桥,处境岌岌可危。
在这个关键时刻,韩建站了出来。他上表迎接昭宗,并亲自到渭北恳请昭宗向东逃往华州。昭宗在无奈之下同意了韩建的建议,于七月十五日抵达了华州城下。百官和士民也相继到来,华州一时成为了唐朝的政治中心。
韩建因护驾有功,不久加兼中书令,充任京畿安抚制置等使,又兼任京兆尹、京城把截使。他手握重权,成为了唐朝末年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韩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昭宗长期留在华州,心中渴望回宫复位。于是,他常常利用花朝月夕之时,在西溪游宴中与群臣吟诗唱和,以缓解昭宗的思乡之情。
同时,韩建也积极为昭宗谋划复国大计。他常从容上奏说:“臣为陛下修缮皇宫,结交诸侯,一两年间,定能兴复。”这番话让昭宗看到了复国的希望,也让他对韩建更加信任和依赖。于是,昭宗让韩建兼任修创京城使,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