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难的是清理掉里面的灌木根和碎石,但是相对其他地方来说这片山坡算是比较容易的了,只要开出来一片地以后还能继续往四周延伸,于是大家商讨后开荒地点就定在了这里。
选好了地方说干就干,一把火把往年积累下的枯草烧掉,然后斧头镰刀齐上阵,先把杂草和小灌木砍掉。弄完这些后再清理比较大的石块,清理出来的石块也不浪费,正好垒到荒地的四周做护坡。
表面的大石块被清理的差不多之后大家开始挖树根,这也是开荒过程中最累人的工作,小灌木虽然长的不高,但是为了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地下的根系长的极其庞大,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大伯三叔李父还有两个堂哥加李怀溪三兄弟齐上阵,足足干了半个月才把一亩地的荒地开垦出来。
这段时间里下了一场雨,大家还抽时间把该种的玉米种了。李怀溪则在选好荒地位置的第二天就开始给地瓜育上了苗。
因为种薯数量比较少,李怀溪决定采用切块的方式育苗,地瓜在太阳底下晒一天提高温度,然后刀具消毒之后把有芽点的地方切成小块,芽点朝上埋进准备好的育苗田里就行。
育苗田李怀溪选择在院子外面朝南的墙根底下,这里日照最充分,光照时间长温度也高,更有利于地瓜发芽。
育苗田用的土是河边的细沙,这是李家人一筐筐在河边挑回来的。至于育苗为什么用沙子,李怀溪跟大家解释,沙子存水能力比较弱,不会积水导致地瓜腐烂,而且沙砾之间有比较大的空隙,更有利于一开始地瓜苗的根系生长。
把带芽点的地瓜埋进沙子里后,李怀溪每天早晚各浇一遍水,白天让太阳照,晚上用麦秸盖上保温保湿。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在荒地开垦好的时候,育苗田里的地瓜苗也长到了一指高。
开垦好的荒地虽然还有一些碎石在里面,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会被人一点点的清理掉,新鲜的泥土被众人翻在外面,夹杂着草根和树根,跟周围的长满杂草灌木的荒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半个月的时间,每个人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忙碌,此刻看去地头上的众人都晒成了黑球,但是大家看着这辛辛苦苦开出来的一亩良田,每个人都无比高兴,这意味着李家又多了一亩地的收成,子孙后代也多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