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金陵城王府那厚重的窗棂,洒在了宽敞明亮的会议厅里。
此时,明教的各位高层人物正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个个神色凝重,因为此次会议关系到明教的未来走向。
当所有人都到齐之后,张无忌缓缓地走进了会议厅,并稳稳地坐到了首位之上。
只见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身姿挺拔,面容英俊却带着一丝疲惫与决然。
张无忌的下方,第二排的位置上,杨逍和范遥分别站立于左右两侧。
杨逍一身青衣,风度翩翩;范遥则黑衣劲装,神情冷峻。
两人皆是明教中的顶尖高手,此刻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张无忌,似乎想要看穿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紧挨着杨逍和范遥的,便是殷天正、韦一笑以及殷野王等人。
殷天正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手中拄着一根龙头拐杖;韦一笑身形飘忽不定,犹如鬼魅一般;殷野王则年轻气盛,双目炯炯有神。
再往下看去,五散人等依次站立,他们有的神态严肃,有的若有所思。
整个会议厅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待众人安静下来之后,张无忌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口说道:“诸位都是我教的核心骨干,更是义军中的有功之士。
明教自创立以来,历经数代先人的努力奋斗,在这风起云涌的武林之中,可谓是饱经风霜,历经无数次的风雨和挑战。
然而,正是凭借着先辈们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我们明教才能够在武林中站稳脚跟,并为江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说到此处,张无忌略微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接着又道:“可是如今,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驱除鞑虏,恢复汉人江山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身为明教教主,实在不忍心看着我教的百年基业被卷入这场永无止境的战乱漩涡之中。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明教教主一职,请大家另选贤能之人,带领明教继续前行,重振昔日雄风!”
话音刚落,会议厅内顿时一片哗然。
众人虽然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当听到张无忌亲口说出这番话时,心中仍然充满了震惊与不舍。
“教主不可啊!”
首先发声反对的是杨逍,他向前迈了一步,拱手说道,“教主您德高望重,武功盖世,且对明教忠心耿耿。若是没有您的领导,明教恐怕难以在这乱世之中立足啊!”
紧接着,范遥也附和道:“是啊,教主。这些年来,您带领我们抗击元军,屡建奇功。如今局势尚未稳定,您怎能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呢?还请教主三思啊!”
殷天正、韦一笑、殷野王等人也纷纷出言挽留,一时间,会议厅内嘈杂声四起。
面对众人的苦苦哀求,张无忌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我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我相信在座的各位皆有能力担当起这一重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明教必定能够重现辉煌!”
说完,明教一众高手都议论纷纷,目前义军声势浩大,张无忌怎么会想要功成身退呢。
见众人情绪激动,张无忌轻轻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每一个人的内心。
大厅再次恢复平静,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的心情,我岂能不知?但请大家听我一言。”
“明教自创教以来,便以解救苍生、驱除鞑虏为己任。然而,时局变幻莫测,我辈虽有心报国,却也需审时度势。我深知明教若一味深陷战乱,不仅难以自保,更可能伤及根本,有违先贤创立明教之初衷。”
说到这里,张无忌的目光变得异常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更为遥远的未来:“因此,我意已决,明教需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以义军之名,抗击元军,恢复汉室江山;另一部分,则回归江湖,守护明教之基业,传承武学,以待时机。”
此言一出,会议厅内再次陷入一片震惊。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难以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杨逍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他那深邃的眼眸之中瞬间闪过了一抹浓重的疑虑之色,忧心忡忡地开口说道:“教主,您此番决策虽说不无道理可言,但明教若是如此这般一分为二,恐怕将会极大程度地削弱咱们教派自身的实力啊!而且,这还很有可能会在内部引发一系列激烈的纷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