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主将做出决断的依据之一,这消息的准确与否就决定了后面的大战的结局了。
双方斥候遇见了,那都是生死搏杀,越是前面遇见越是厮杀得厉害,都要把对方截杀,不让最前面的消息传递回去,斥候遭遇都是尽力保护传讯将消息传递回去,也都是优先击杀对方的传讯兵;后面的斥候若是长时间没有得到前面斥候传回的消息就知道肯定出问题了,也要及时安排传讯回去。
除了卢林前面学过的旗语、手势手语以及燃放烽烟传讯,这都是看得见的;还有一种就是鼓声,在夜里传递消息就是用鼓声,至于遇见大风大雨打雷闪电的天气,那什么旗语、鼓声、烽火都没有用了,只能赶紧骑马快速回去了。
旗语、手势手语在白天是很好用的,很隐蔽,安全有效;烽烟传递的距离最远,但也容易被人敌人看见,鼓声也同样容易被敌人听见,暴露位置,只是在夜里不得已用之,这些都有不足之处;看过这些卢林很理解当初金良和鱼小容为何当时对千里镜极为重视了,鱼小容是直接准备去找三婶了。
有了千里镜探查可以更远,看得更清楚,斥候也更安全了;兵法战例听了许多,斥候有时候也会被地方的疑阵迷惑的,常用的探查方法也容易被人所利用;炊烟法:士兵行军打仗需要吃饭,而做饭时会产生炊烟;这在孙庞相斗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就用过减灶诱敌,反杀了对方,这都是利用与反利用了。
再有营地推算法:军队行军时需要安营扎寨,每个帐篷能住的人数是固定的,可以推断出来大军的大致人数的,夷陵之战刘玄德就是如此败了的;但是疑阵中就是反其道行之,故布疑阵的,平常十人二十人的帐篷都是空无一人的,只是假装有大军。
还有看旗帜的,一般军中旗帜都是有严格标准的,不能随便立,大战需要士气,旗帜一般都是很关键的,所谓旗开得胜,那是相当鼓舞士气的,但若是真的遇见不同紧要情况都是随机应变的,什么大张旗帜故作疑兵撤退的;什么丢盔弃甲扔下旗帜不管,诱敌深入的……种种都有过战例;凡事不能拘泥于其中不知变通,这都是对主将临阵决断的考验。
以前卢林听那些说书的经常说的就是,两军对垒,各派大将上阵拼杀,得胜一方大旗一挥,战鼓一擂,就是几十万大军掩杀过去什么的;以前听得心潮澎湃,如今明白那是不可能的,都是夸大其词了,双方能够有一万兵马这样冲杀都是了不得的大阵仗了,那些动不动几十万大军都是虚报的,有时候是震慑敌人造成压力,其实就是几千兵马厮杀了。
想想西关这边才多少兵马,这些天听六掌派讲述亲历的战事,除了攻城之战,很少再有上万人的大战役,双方这数十万人马的损失都是一场一场的战事累计起来的,前前后后打了一年左右;西关城内城外城连在一起也容不下数十万人马的,神都、洛城、扬州、龙城这等大城才有百万人口,西关城远没这么大,怕是四五个西关城也不一定能够容下百万大军的。
至于庙堂之上对战事的判断,多是靠用间谍;兵法云: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卢林对于这些只是看了知晓一些,并没有太多兴趣,太多弯弯绕绕的事情,觉得自己做不好这样的事情,只能感叹那句:兵者,诡道也。在册子后面还看见独立斥候一说,就是一个人单独去探查情况,倒是颇有些兴趣。
午时二刻,王侍郎告诉众人下午再来学殿这边;等到下午六掌派来了,看了看他们组建的队伍的名单后,说道:“让你们组队是为了让你们更好的配合,孤军作战之事很少,都是协同作战,需要各方配合,这后面几天就是安排你们互相分开来配合演练看看。今天下午就让金良他们先给你们演练一下斥候的配合,你们学了之后,轮流来到队长;明日再来安排战术配合演练。”
六掌派说完,王侍郎和马侍郎就让众人都去了学殿前面空旷处,先让金良他们这队演练起来,他们观看着学了一个时辰,然后各队轮流换队长体验了一番。